高速列车蛇行运动半主动控制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抗蛇行减振器和车辆动力学模型 | 第23-35页 |
2.1 车辆动力学系统模型 | 第23-25页 |
2.2 抗蛇行减振器模型 | 第25-33页 |
2.2.1 抗蛇行减振器特性实验 | 第25-29页 |
2.2.2 抗蛇行减振器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 | 第29-32页 |
2.2.3 抗蛇行减振器模型 | 第32-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蛇行运动评判方法研究 | 第35-54页 |
3.1 仿真分析方法 | 第35-37页 |
3.2 蛇行运动再现 | 第37-41页 |
3.2.1 低频晃车 | 第37-39页 |
3.2.2 转向架高频蛇行 | 第39-41页 |
3.2.3 蛇行运动主频辨识 | 第41页 |
3.3 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 第41-50页 |
3.3.1 横向振动的影响因素 | 第42-44页 |
3.3.2 车体平稳性指标的影响因素 | 第44-47页 |
3.3.3 构架横向加速度的影响因素 | 第47-50页 |
3.4 蛇行运动评判指标 | 第50-52页 |
3.5 蛇行运动评判效果 | 第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抗蛇行减振器控制仿真 | 第54-70页 |
4.1 抗蛇行减振器参数优化 | 第54-62页 |
4.1.1 单根抗蛇行减振器参数优化 | 第54-59页 |
4.1.2 两根抗蛇行减振器并联优化 | 第59-62页 |
4.2 抗蛇行减振器开关控制方法 | 第62-65页 |
4.2.1 控制策略 | 第62-63页 |
4.2.2 蛇行运动评价方法 | 第63-65页 |
4.3 控制效果仿真 | 第65-69页 |
4.3.1 判断车体蛇行的工况仿真 | 第65-66页 |
4.3.2 判断转向架蛇行的工况仿真 | 第66-67页 |
4.3.3 正常运行工况仿真 | 第67-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1 结论 | 第70页 |
2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及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