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偏失现象反思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0-17页 |
一、问题的缘起 | 第10-12页 |
(一) 鼓励创新: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 第10页 |
(二) 教学创新的现实:变化不等同于发展 | 第10-11页 |
(三) 阅读教学创新之路何去何从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一) 阅读教学创新的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二) 创新偏失的文献综述 | 第14页 |
(三) 当下研究成果及不足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基本概念解释 | 第17-21页 |
一、阅读教学 | 第17页 |
二、阅读教学创新 | 第17-19页 |
(一) 阅读教学创新的含义 | 第18页 |
(二) 阅读教学创新的特征 | 第18-19页 |
三、阅读教学创新偏失 | 第19-21页 |
(一) 阅读教学创新偏失的含义 | 第19页 |
(二) 阅读教学创新偏失的负效应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阅读教学历史沿革及创新现状分析 | 第21-39页 |
一、阅读教学的历史沿革 | 第21-23页 |
(一) 近代阅读教学发展 | 第21页 |
(二) 建国后的阅读教学 | 第21-22页 |
(三) 新课改中的阅读教学 | 第22-23页 |
二、一线教师阅读教学创新的现状调查 | 第23-26页 |
(一) 访谈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第24页 |
(二) 访谈调查的分析 | 第24-26页 |
三、阅读教学创新偏失的表现 | 第26-39页 |
(一) 学科属性极端化 | 第27-30页 |
(二) 文本解读的限定与过度 | 第30-33页 |
(三) 教学活动表象化 | 第33-37页 |
(四) 阅读教学的去语文化 | 第37-39页 |
第三章 阅读教学创新偏失的成因分析 | 第39-49页 |
一、教学创新的认识误区 | 第39-42页 |
(一) 语文学科本质的认识分化 | 第39-41页 |
(二) 忽视创新偏失的负效应 | 第41-42页 |
二、教学创新的不合理设计及实施 | 第42-46页 |
(一) 缺乏基于“这一篇”的文本解读 | 第42-43页 |
(二) 缺乏整体感知的跃进式教学流程 | 第43-44页 |
(三) 机械套用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 | 第44-46页 |
三、偏失产生后补偿措施的缺失 | 第46-49页 |
(一) 评价导向不明确 | 第46-47页 |
(二) 缺乏教学机智调控 | 第47-49页 |
第四章 阅读教学创新偏失的应对策略 | 第49-61页 |
一、树立全面的创新观,正视创新偏失负效应 | 第49-51页 |
(一) 肯定教学创新价值 | 第49-50页 |
(二) 正视创新偏失负效应 | 第50-51页 |
(三) 把握教学创新的原则 | 第51页 |
二、合理设计实施教学,防范创新偏失现象 | 第51-58页 |
(一) 设计适应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阅读教学 | 第52-53页 |
(二) 提高文本解读能力,还原真实阅读体验 | 第53-54页 |
(三) 依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 第54-56页 |
(四) 聚焦思维发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 第56-57页 |
(五) 妙用信息技术,放大多媒体的积极作用 | 第57-58页 |
三、利用反馈信息,调整阅读教学创新偏失 | 第58-61页 |
(一) 重视课堂反馈,发挥教学机智 | 第58-59页 |
(二) 及时反思,总结经验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注释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