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选题和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现实背景 | 第11-12页 |
·理论背景 | 第12页 |
·国内外教师胜任力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本文研究框架及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5页 |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论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2 培训学校教师胜任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3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教育培训学校 | 第18-19页 |
·教育培训学校教师 | 第19-20页 |
·胜任特征含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胜任特征的涵义 | 第20-21页 |
·国外胜任力理论研究 | 第21-22页 |
·国内胜任力理论研究 | 第22-23页 |
·教师胜任力研究 | 第23-25页 |
·关于胜任力的实证研究 | 第25-28页 |
·胜任力模型 | 第25-26页 |
·胜任特征词典 | 第26页 |
·胜任特征的研究方法概述 | 第26-28页 |
·建立胜任特征模型的步骤 | 第28-29页 |
·教育领域胜任素质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页 |
·教育领域胜任素质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向 | 第29-31页 |
3 教育培训行业教师胜任素质理论建构与研究假设 | 第31-44页 |
·教师胜任素质研究回顾 | 第31-40页 |
·国内外教师胜任素质研究回顾 | 第31-34页 |
·教育培训行业教师工作分析及有关研究 | 第34-39页 |
·理论总结 | 第39-40页 |
·前人研究不足及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40-41页 |
·理论建构的提出 | 第41-42页 |
·理论建构 | 第41-42页 |
·变量说明 | 第42页 |
·研究假设 | 第42-44页 |
·个人特征变量对教育培训行业教师胜任力水平的影响假设 | 第42-43页 |
·有关教育培训行业教师胜任素质结构有效性假设 | 第43-44页 |
4 实证设计与实施 | 第44-67页 |
·总体研究目标 | 第44页 |
·实证部分研究程序 | 第44-46页 |
·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 | 第46-48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46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46-47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教育培训行业教师胜任力问卷的编制 | 第48-67页 |
·开放式问卷调查背景及结果 | 第48-50页 |
·《教育培训行业教师胜任力测评问卷》编制及变量设计 | 第50-55页 |
·预测调研背景与实施 | 第55-66页 |
·正式调研背景与实施 | 第66-67页 |
5 教育培训行业教师胜任素质结构实证分析 | 第67-82页 |
·研究目的 | 第67页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67-68页 |
·被试 | 第67-68页 |
·工具 | 第68页 |
·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 第6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8-82页 |
·教育培训行业教师胜任因素维度研究 | 第68-72页 |
·个人特征变量对教育培训行业教师胜任素质各层面的影响分析 | 第72-80页 |
·教育培训行业教师胜任素质与教学工作绩效相关分析 | 第80-82页 |
6 研究结果分析与结论 | 第82-91页 |
·研究结果分析与研究假设的验证 | 第82-86页 |
·教育培训行业教师胜任素质结构分析 | 第82-84页 |
·个人特征因素对教育培训行业教师胜任力水平影响的讨论 | 第84-86页 |
·教育培训行业教师胜任力与工作绩效关系分析 | 第86页 |
·教育培训行业教师与普通公立学校教师胜任素质差异分析 | 第86-87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研究局限及未来发展 | 第88-91页 |
·研究局限 | 第88-90页 |
·后续研究建议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附件 | 第96-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