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1.1 选题的原因与实际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的范围、思路与方法 | 第9-10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新意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2.1 本体方面的研究成果 | 第11-14页 |
2.1.1 在 | 第11页 |
2.1.2 着 | 第11-12页 |
2.1.3 正 | 第12-13页 |
2.1.4 呢 | 第13页 |
2.1.5 体标记的共现 | 第13-14页 |
2.2 二语习得方面的研究成果 | 第14-17页 |
2.2.1 “在”、“正”、“正在”与“呢”的习得考察 | 第14-15页 |
2.2.2 关于“着”的习得考察 | 第15-17页 |
第三章 汉语进行、持续体标记的语法意义 | 第17-24页 |
3.1 论汉语进行、持续体的单独使用 | 第17-19页 |
3.1.1 “在” | 第17页 |
3.1.2 “着” | 第17-18页 |
3.1.3 “正” | 第18-19页 |
3.1.4 “呢” | 第19页 |
3.2 体标记的连用共现 | 第19-21页 |
3.2.1 “正”与“在”配合 | 第19-20页 |
3.2.2 “正”与“着”配合 | 第20页 |
3.2.3 “在”与“着”配合 | 第20-21页 |
3.2.4 “正”、“在”与“着”配合 | 第21页 |
3.3 本研究中的分类 | 第21-24页 |
第四章 汉语进行、持续体标记习得情况考察 | 第24-29页 |
4.1 本族人进行、持续体标记使用情况 | 第24-25页 |
4.2 留学生进行、持续体输出情况考察 | 第25-29页 |
第五章 进行、持续体标记的偏误情况考察 | 第29-41页 |
5.1 A式 | 第30-32页 |
5.1.1 “在”与句子语义的冲突 | 第30-31页 |
5.1.2 “在”与“结果体”的冲突 | 第31页 |
5.1.3 “在”与短时体的冲突 | 第31页 |
5.1.4 错序 | 第31-32页 |
5.1.5 杂糅 | 第32页 |
5.1.6 遗漏 | 第32页 |
5.2 B式 | 第32页 |
5.3 C式 | 第32-33页 |
5.3.1 “正在”与句子语义的冲突 | 第32-33页 |
5.3.2 “正在”与短时体的冲突 | 第33页 |
5.3.3 体标记之间的误代 | 第33页 |
5.3.4 遗漏 | 第33页 |
5.4 D式 | 第33-37页 |
5.4.1 “着”与句子语义的冲突 | 第34页 |
5.4.2 “着”与短时体的冲突 | 第34页 |
5.4.3 “着”与完成体的冲突 | 第34页 |
5.4.4 “着”与“结果义”的冲突 | 第34页 |
5.4.5 体标记与动词的问题 | 第34-35页 |
5.4.6 体标记之间的误代 | 第35-36页 |
5.4.7 “着”与副词“很”不兼容 | 第36页 |
5.4.8 “着”的否定问题 | 第36页 |
5.4.9 错序 | 第36页 |
5.4.10 杂糅 | 第36-37页 |
5.4.11 遗漏 | 第37页 |
5.5 E式 | 第37-38页 |
5.6 F式 | 第38页 |
5.7 偏误统计分析 | 第38-39页 |
5.8 偏误成因分析 | 第39-41页 |
5.8.1 目的语规则的泛化 | 第39-41页 |
第六章 教材中相关语言点考察 | 第41-44页 |
6.1 教材中的语言点编排 | 第41-42页 |
6.2 相关教学和教材安排建议 | 第42-44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