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引言第9-12页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页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0-12页
        (一)研究思路第10-11页
        (二)主要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一章 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2-18页
    一、概念界定第12-13页
        (一)德育第12-13页
        (二)德育衔接第13页
        (三)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第13页
    二、大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3-18页
        (一)道德发展理论第13-16页
        (二)教育衔接理论第16-17页
        (三)终身学习理论第17-18页
第二章 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的特征第18-21页
    一、德育衔接的客观现实性第18页
    二、德育衔接的阶段连续性第18页
    三、德育衔接的层次序列性第18页
    四、德育衔接的整体系统性第18-19页
    五、德育衔接的目标统一性第19-21页
第三章 目前我国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的现状第21-30页
    一、取得的经验第21-22页
        (一)政府关注度不断加大第21页
        (二)社会各界的研究不断深入第21-22页
        (三)德育课程体系基本衔接第22页
        (四)沟通平台和渠道增多第22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2-27页
        (一)德育目标定位不清晰第22-23页
        (二)德育内容缺乏层次性第23-24页
        (三)德育途径过于成人化第24页
        (四)德育方法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第24-25页
        (五)德育管理紊乱无章序第25-26页
        (六)德育评价形式单一第26-27页
    三、德育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7-30页
        (一)对德育衔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第27页
        (二)现行教育制度存在弊端第27-28页
        (三)德育途径和方法选取不当第28页
        (四)开展德育工作未能遵循德育规律第28-29页
        (五)德育衔接机制改革的滞后第29-30页
第四章 实现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的策略第30-42页
    一、树立德育衔接意识第30-32页
        (一)摆正德育位置第30-31页
        (二)提高衔接意识第31-32页
    二、制定合理衔接的德育内容第32-34页
        (一)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第32-33页
        (二)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第33-34页
    三、做好大中小学德育途径和方法上的衔接第34-36页
        (一)采取个性化德育教育第34页
        (二)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第34-35页
        (三)德育课与其他学科教学交叉进行第35-36页
        (四)遵循规律,多方式落实第36页
    四、加强德育有效衔接的管理建设第36-40页
        (一)目标管理建设第36-37页
        (二)沟通衔接建设第37-40页
        (三)制度保障建设第40页
    五、加强评估与反馈机制的建设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变迁的教育社会学分析(1968-2002)
下一篇:信息技术支持下变式练习设计研究--以促进学生对余角及补角概念理解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