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高中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16页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微课和学习活动设计相关理论阐释 | 第19-27页 |
2.1 微课相关理论阐释 | 第19-21页 |
2.1.1 微课基本含义 | 第19页 |
2.1.2 微课基本类型 | 第19-20页 |
2.1.3 微课制作方法 | 第20-21页 |
2.2 学习活动设计相关理论阐释 | 第21-23页 |
2.2.1 学习活动的概念 | 第21页 |
2.2.2 学习活动的构成要素 | 第21-22页 |
2.2.3 学习活动的类型 | 第22-23页 |
2.3 学习活动设计的内涵及要求 | 第23-24页 |
2.3.1 学习活动设计的含义 | 第23页 |
2.3.2 学习活动设计的要求 | 第23-24页 |
2.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4.1 活动理论及启示 | 第24-25页 |
2.4.2 情境学习理论及启示 | 第25页 |
2.4.3 协作学习理论及启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 | 第27-32页 |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过程 | 第27页 |
3.1.1 调查目的 | 第27页 |
3.1.2 调查对象 | 第27页 |
3.1.3 问卷设计 | 第27页 |
3.1.4 调查过程 | 第27页 |
3.2 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 | 第27-30页 |
3.3 高中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使用微课的优势分析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基于微课的高中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设计 | 第32-41页 |
4.1 设计原则 | 第32-34页 |
4.1.1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 第32页 |
4.1.2 情境性原则 | 第32页 |
4.1.3 层次性原则 | 第32-33页 |
4.1.4 小组合作交流原则 | 第33页 |
4.1.5 评价方式多元化原则 | 第33-34页 |
4.2 学习活动设计参考模型 | 第34-41页 |
4.2.1 活动前期分析 | 第34-35页 |
4.2.2 学习活动设计阶段 | 第35-39页 |
4.2.3 活动实施阶段 | 第39页 |
4.2.4 总结评价阶段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基于微课的高中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应用研究 | 第41-64页 |
5.1 教学实践准备 | 第41-42页 |
5.1.1 教学目的 | 第41页 |
5.1.2 教学对象 | 第41页 |
5.1.3 教学环境 | 第41页 |
5.1.4 教学变量 | 第41-42页 |
5.1.5 实验假设 | 第42页 |
5.1.6 实验实施 | 第42页 |
5.2 《信息的编程加工》学习活动案例 | 第42-47页 |
5.2.1 教学分析 | 第42-43页 |
5.2.2 学习活动设计 | 第43-45页 |
5.2.3 活动实施过程 | 第45-47页 |
5.3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学习活动案例 | 第47-54页 |
5.3.1 教学分析 | 第47-48页 |
5.3.2 学习活动设计 | 第48-49页 |
5.3.3 活动实施过程 | 第49-54页 |
5.4 教学效果分析 | 第54-64页 |
5.4.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分析 | 第54-60页 |
5.4.2 学生考核成绩调查分析 | 第60-61页 |
5.4.3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第61-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4页 |
6.2 研究创新 | 第64页 |
6.3 研究的局限性 | 第64-65页 |
6.4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注释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