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中学地理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1 隐性课程第13-15页
        1.3.2 隐性课程资源第15-17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2. 中学地理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概述第19-25页
    2.1 地理隐性课程资源的概念界定第19页
        2.1.1 课程资源概念第19页
        2.1.2 隐性课程资源概念第19页
        2.1.3 地理隐性课程资源概念第19页
    2.2 地理隐性课程资源的分类第19-21页
        2.2.1 物质层面的地理隐性课程资源第20页
        2.2.2 精神层面的地理隐性课程资源第20页
        2.2.3 制度层面的地理隐性课程资源第20页
        2.2.4 地理教材中的地理隐性课程资源第20页
        2.2.5 互动层面的地理隐性课程资源第20-21页
        2.2.6 信息化层面的地理隐性课程资源第21页
    2.3 地理隐性课程资源的特征第21-22页
        2.3.1 地理性第21页
        2.3.2 隐蔽性第21页
        2.3.3 生成性第21-22页
        2.3.4 潜在性第22页
        2.3.5 持久性第22页
        2.3.6 多样性第22页
    2.4 地理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基础第22-24页
        2.4.1 内隐学习理论第22-23页
        2.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3页
        2.4.3 地理新课程改革理论第23-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3 中学地理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调查与分析第25-34页
    3.1 地理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查第25-26页
        3.1.1 问卷设计第25-26页
        3.1.2 样本选择第26页
    3.2 地理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调查分析第26-31页
        3.2.1 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分析第26页
        3.2.2 被调查者对地理隐性课程资源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第26-27页
        3.2.3 地理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调查分析第27-31页
    3.3 影响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因素分析第31-33页
        3.3.1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淡薄第31页
        3.3.2 教学任务重,自身精力和时间有限第31-32页
        3.3.3 地理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缺乏理论与技术指导第32页
        3.3.4 中考、高考传统的考试评价制度的制约第32-33页
    3.4 地理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改进建议第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4. 开发与利用中学地理隐性课程资源原则、模式及策略第34-47页
    4.1 开发与利用地理隐性课程资源的原则第34-36页
        4.1.1 开放性原则第34页
        4.1.2 地理性原则第34页
        4.1.3 因地制宜原则第34-35页
        4.1.4 主体性原则第35页
        4.1.5 互动性原则第35-36页
        4.1.6 经济性原则第36页
    4.2 开发和利用地理隐性课程资源的模式第36-37页
        4.2.1 情境—陶冶式第36页
        4.2.2 问题—探究式第36-37页
        4.2.3 实践—体验式第37页
    4.3 开发与利用地理隐性课程资源的策略第37-46页
        4.3.1 关注学生蕴藏的地理隐性课程资源第37-38页
        4.3.2 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师自身的地理隐性课程资源第38-39页
        4.3.3 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第39-40页
        4.3.4 利用地理教材中隐藏的隐性课程资源第40-41页
        4.3.5 捕捉地理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第41-44页
        4.3.6 挖掘地方性地理隐性课程资源第44-45页
        4.3.7 整合信息化资源中的地理隐性课程资源第45-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5. 结论与展望第47-49页
    5.1 研究结果第47页
    5.2 存在不足第47-48页
    5.3 前景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第52-54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研究--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
下一篇: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以银川市XX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