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学术意义 | 第10-11页 |
1.2.2 实用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12-13页 |
1.7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工作压力、自我效能感和组织承诺文献综述 | 第14-35页 |
2.1 工作压力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2.1.1 压力的定义 | 第14-16页 |
2.1.2 工作压力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2.2 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 第19-28页 |
2.2.1 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 第19-22页 |
2.2.2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2.2.3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 第23-24页 |
2.2.4 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2.3 组织承诺研究综述 | 第28-32页 |
2.3.1 组织承诺的定义 | 第28页 |
2.3.2 组织承诺的结构 | 第28-30页 |
2.3.3 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2.3.4 组织承诺的结果变量研究 | 第31-32页 |
2.4 工作压力、自我效能感和组织承诺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32-34页 |
2.4.1 工作压力和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 | 第32-33页 |
2.4.2 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关系的研究 | 第33页 |
2.4.3 自我效能感与组织承诺关系的研究 | 第33-34页 |
2.4.4 自我效能感在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中的中介作用的研究 | 第34页 |
2.5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35-41页 |
3.1 研究对象概述 | 第35页 |
3.2 研究构思与假设 | 第35-39页 |
3.2.1 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3.2.2 研究假设 | 第36-39页 |
3.3 变量的定义 | 第39-41页 |
3.3.1 工作压力 | 第39-40页 |
3.3.2 自我效能感 | 第40页 |
3.3.3 组织承诺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问卷的设计 | 第41-64页 |
4.1 员工工作压力量表的编制 | 第41-49页 |
4.1.1 研究目的 | 第41页 |
4.1.2 问卷初稿的编制 | 第41页 |
4.1.3 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 第41-42页 |
4.1.4 分析结果 | 第42-49页 |
4.1.5 结论 | 第49页 |
4.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 | 第49-54页 |
4.2.1 研究目的 | 第49页 |
4.2.2 问卷初稿的编制 | 第49页 |
4.2.3 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 第49-50页 |
4.2.4 分析结果 | 第50-54页 |
4.2.5 结论 | 第54页 |
4.3 员工组织承诺感量表的编制 | 第54-64页 |
4.3.1 研究目的 | 第54页 |
4.3.2 问卷初稿的编制 | 第54-55页 |
4.3.3 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 第55页 |
4.3.4 分析结果 | 第55-63页 |
4.3.5 结论 | 第63-64页 |
第五章 苏州电子行业企业员工工作压力、自我效能感、组织承诺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64-83页 |
5.1 研究工具 | 第64页 |
5.2 研究样本的分布状况 | 第64-65页 |
5.3 苏州电子行业企业员工工作压力、自我效能感、组织承诺的描述性统计 | 第65-67页 |
5.4 工作压力、自我效能感、组织承诺的相关性分析 | 第67-68页 |
5.5 自我效能感、工作压力、组织承诺的层次回归分析 | 第68-81页 |
5.5.1 自我效能感在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间的中介作用 | 第68-70页 |
5.5.2 自我效能感在工作压力、组织承诺各维度中的中介作用 | 第70-81页 |
5.6 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83-9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3-86页 |
6.1.1 工作压力 | 第83页 |
6.1.2 自我效能感 | 第83页 |
6.1.3 组织承诺 | 第83-84页 |
6.1.4 苏州电子行业企业员工工作压力、自我效能感与组织承诺关系的研究 | 第84-86页 |
6.2 相关建议 | 第86-88页 |
6.2.1 关于压力管理的建议 | 第86页 |
6.2.2 关于自我效能的建议 | 第86-87页 |
6.2.3 关于组织承诺的建议 | 第87-88页 |
6.3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88-90页 |
6.3.1 创新点 | 第88-89页 |
6.3.2 不足之处 | 第89页 |
6.3.3 尽一步研究方向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96-97页 |
附录 | 第97-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