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4.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4.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 第19-21页 |
1.6 本文的贡献 | 第21-2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页 |
2.1.1 股权激励 | 第23页 |
2.1.2 产品市场竞争 | 第23页 |
2.2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4页 |
2.2.2 剩余价值索取权理论 | 第24页 |
2.2.3 激励相容理论 | 第24-25页 |
2.3 产品市场竞争的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2.3.1 信息假说理论 | 第25页 |
2.3.2 清算威胁假说 | 第25-26页 |
2.3.3 声誉理论 | 第26-27页 |
第3章 股权激励的现状及理论分析 | 第27-32页 |
3.1 我国股权激励的现状 | 第27-29页 |
3.1.1 我国股权激励的监管规定变迁 | 第27-28页 |
3.1.2 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及实施现状 | 第28-29页 |
3.2 股权激励效果的理论分析 | 第29-30页 |
3.3 约束条件下对股权激励效果的理论分析 | 第30-32页 |
第4章 约束条件下激励效果的实证检验 | 第32-48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32-33页 |
4.1.1 股权激励效果的研究假设 | 第32页 |
4.1.2 约束条件下股权激励效果的研究假设 | 第32页 |
4.1.3 行权价格设计对股权激励效果影响的研究假设 | 第32-33页 |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第33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33页 |
4.2.2 样本选择 | 第33页 |
4.3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计 | 第33-38页 |
4.3.1 变量选取与定义 | 第33-37页 |
4.3.2 模型设计 | 第37-38页 |
4.4 实证检验 | 第38-45页 |
4.4.1 描述性统计 | 第38-39页 |
4.4.2 相关性检验 | 第39-40页 |
4.4.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4.5 稳健性检验 | 第45-48页 |
4.5.1 约束条件下激励效果稳健性检验 | 第45-46页 |
4.5.2 行权价格设计对股权激励效果影响的稳健性检验 | 第46-48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8-53页 |
5.1 研究结论总结 | 第48页 |
5.2 股权激励政策建议 | 第48-51页 |
5.2.1 公司优化设计股权激励方案 | 第49页 |
5.2.2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改善 | 第49-50页 |
5.2.3 政府部门优化股权激励方案审核程序并完善法规建设 | 第50页 |
5.2.4 政府引导降低行业壁垒 | 第50-51页 |
5.2.5 税收政策对于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影响 | 第51页 |
5.3 研究不足及后续研究展望 | 第51-53页 |
5.3.1 研究不足 | 第51-52页 |
5.3.2 后续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