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文学创作论论文--文学翻译论文

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三体》系列《三体》、《黑暗森林》英译本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致谢第6-9页
1 引言第9-10页
    1.1 写作缘由第9页
    1.2 论文结构第9-10页
2 译者主体性第10-13页
    2.1 译者的边缘化地位第10页
    2.2 译者主体性的提出第10-11页
    2.3 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第11-13页
3 《三体》系列介绍与作者、译者简介第13-15页
    3.1 《三体》系列简介第13页
    3.2 刘慈欣简介第13-14页
    3.3 译者简介第14-15页
4 《三体》译本分析第15-26页
    4.1 与中国历史有关的词汇第15-17页
    4.2 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词汇第17-20页
    4.3 与语言差异有关的词句的处理第20-21页
    4.4 景物描写第21-23页
    4.5 俚语的翻译第23-24页
    4.6 造词第24-26页
5 《黑暗森林》译本分析第26-32页
    5.1 与中国历史有关的词汇第26页
    5.2 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词汇第26-28页
    5.3 景物描写第28-29页
    5.4 与语言差异有关的词句的处理第29-30页
    5.5 与科学有关的词第30页
    5.6 俚语的翻译第30-32页
6 两部译本对比第32-44页
    6.1 注释的使用第32-33页
    6.2 女权主义的彰显第33-36页
    6.3 《黑暗森林》翻译有改善空间第36-38页
    6.4 改写第38-44页
7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改写理论看情景喜剧的幽默翻译--以《辛普森一家》为例
下一篇:同伴互评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一项基于汉英同传学习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