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口含片制备工艺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党参概况 | 第10-13页 |
1.1.1 党参的形态特征 | 第10页 |
1.1.2 党参的品种与分布 | 第10页 |
1.1.3 党参的化学成分 | 第10-11页 |
1.1.4 党参的药理作用 | 第11-12页 |
1.1.5 党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2-13页 |
1.2 口含片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3-16页 |
1.2.1 口含片的特点 | 第13页 |
1.2.2 口含片的制备方法 | 第13-14页 |
1.2.3 口含片常用辅料 | 第14-16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3.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3.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竹山县党参常规指标的测定 | 第17-23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17-18页 |
2.2.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7页 |
2.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7-1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2.3.1 水分测定 | 第18页 |
2.3.2 总灰分测定 | 第18页 |
2.3.3 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 第18页 |
2.3.4 党参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18-19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19-22页 |
2.4.1 水分测定 | 第19-20页 |
2.4.2 总灰分测定 | 第20页 |
2.4.3 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 第20-21页 |
2.4.4 党参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21-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不同干燥方法对党参品质的影响 | 第23-28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3-24页 |
3.2.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3.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3-24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3.3.1 样品分组 | 第24页 |
3.3.2 不同干燥方法对党参外观的影响 | 第24页 |
3.3.3 不同干燥方法对醇溶性浸出物的影响 | 第24页 |
3.3.4 不同干燥方法对党参多糖含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25-27页 |
3.4.1 不同干燥方法对党参外观的影响 | 第25页 |
3.4.2 不同干燥方法对醇溶性浸出物的影响 | 第25-26页 |
3.4.3 不同干燥方法对党参多糖含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党参口含片的制备工艺及配方设计 | 第28-40页 |
4.1 引言 | 第28页 |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8-29页 |
4.2.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8页 |
4.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8-29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29-34页 |
4.3.1 工艺流程 | 第29页 |
4.3.2 操作要点 | 第29页 |
4.3.3 制软材正交实验设计 | 第29-30页 |
4.3.4 辅料筛选 | 第30-32页 |
4.3.5 配方设计 | 第32-33页 |
4.3.6 综合评分法的确定 | 第33-34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4.4.1 制软材正交实验结果与直观分析 | 第34-35页 |
4.4.2 制软材正交实验方差分析 | 第35页 |
4.4.3 配方设计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党参口含片的品质评价 | 第40-48页 |
5.1 引言 | 第40页 |
5.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40-41页 |
5.2.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0页 |
5.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0-41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5.3.1 党参口含片的常规检查 | 第41页 |
5.3.2 党参口含片中党参炔苷含量测定 | 第41-42页 |
5.3.3 党参口含片的感官评价 | 第42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5.4.1 党参口含片的常规检查 | 第42-43页 |
5.4.2 党参口含片中党参炔苷含量测定 | 第43-46页 |
5.4.3 党参口含片的感官评价 | 第46-4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结论 | 第48页 |
6.2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