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

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耐药特征和基因分型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页
英文缩略语索引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副溶血性弧菌的基本情况第11-13页
        1.1.1 生物学特性第11-12页
        1.1.2 分布特征第12-13页
    1.2 副溶血性弧菌与人类健康第13-14页
        1.2.1 副溶血弧菌和食品安全第13页
        1.2.2 致病因子第13-14页
    1.3 抗生素与耐药性第14-18页
        1.3.1 抗生素分类第14-16页
        1.3.2 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机制第16-18页
    1.4 药物敏感试验方法第18-20页
        1.4.1 纸片扩散法第18页
        1.4.2 稀释法第18-19页
        1.4.3 E-test法第19-20页
        1.4.4 自动化仪器法第20页
    1.5 药敏实验统计软件whonet介绍第20页
    1.6 细菌分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第20-22页
        1.6.1 血清分型方法第21页
        1.6.2 多基因位点分型技术(MLST)第21页
        1.6.3 凝胶脉冲电泳技术(PFGE)第21-22页
        1.6.4 肠道菌重复性基因内一致性序列(ERIC-PCR)第22页
    1.7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22-23页
第二章 副溶血弧菌耐药性的筛查第23-35页
    2.1 材料第23-24页
        2.1.1 菌株第23页
        2.1.2 培养基第23-24页
        2.1.3 仪器第24页
        2.1.4 其他材料第24页
    2.2 方法第24-27页
        2.2.1 药敏纸片的选取第24-25页
        2.2.2 药敏纸片实验第25-2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7-34页
        2.3.1 抑菌圈大小及分布第27页
        2.3.2 耐药统计第27-34页
    2.4 讨论第34-35页
第三章 副溶血弧菌耐药基因的筛查和研究第35-43页
    3.1 材料第35-36页
        3.1.1 仪器第35页
        3.1.2 主要培养基第35-36页
        3.1.3 主要试剂第36页
        3.1.4 菌株第36页
    3.2 实验方法第36-40页
        3.2.1 菌株的活化第36页
        3.2.2 菌株模板DNA的提取及质量测定第36-37页
        3.2.3 引物的来源及合成第37-39页
        3.2.4 引物的保存和稀释第39页
        3.2.5 PCR体系优化第39-40页
        3.2.6 电泳检测第4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0-41页
        3.3.1 PCR电泳结果第40-41页
        3.3.2 耐药基因携带统计及与耐药表型比较第41页
    3.4 讨论第41-43页
第四章 副溶血分离株的毒力基因,筛查及MLST分型第43-53页
    4.1 材料第43-44页
        4.1.1 菌株第43页
        4.1.2 仪器和设备第43页
        4.1.3 培养基第43-44页
        4.1.4 主要试剂第44页
    4.2 实验方法第44-46页
        4.2.1 菌株的活化第44页
        4.2.2 模板的DNA的提取和质量测定第44页
        4.2.3 毒力基因PCR检测第44页
        4.2.4 管家基因PCR扩增第44-4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6-51页
        4.3.1 毒力基因检测结果第46-48页
        4.3.2 MLST分析第48-51页
        4.3.3 亲缘关系分析第51页
    4.4 讨论第51-5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3-55页
    5.1 总结第53页
    5.2 特色和创新点第53-54页
    5.3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添加紫薯全粉的面制挤压糕点的配方优化研究
下一篇:党参口含片制备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