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过驳平台关键结构强度及振动特性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 海上过驳平台介绍 | 第16-19页 |
1.2.1 海上过驳平台的种类 | 第16-18页 |
1.2.2 我国发展海上过驳平台的前景 | 第18-1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9-22页 |
1.3.1 波浪载荷预报方法研究 | 第19-20页 |
1.3.2 船舶结构强度研究 | 第20-21页 |
1.3.3 振动特性研究 | 第21-22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2-25页 |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3-25页 |
第2章 基于NAPA的全船波浪载荷计算研究 | 第25-36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NAPA软件简介 | 第25-26页 |
2.3 船型特点及主要参数 | 第26-29页 |
2.3.1 船型特点 | 第26-27页 |
2.3.2 船体主尺度及主要参数 | 第27-29页 |
2.4 波浪载荷计算方法 | 第29-31页 |
2.4.1 波浪诱导载荷预报 | 第30页 |
2.4.2 等效设计波的确定 | 第30-31页 |
2.5 海上过驳平台模型计算 | 第31-35页 |
2.5.1 全船型值建模 | 第31-32页 |
2.5.2 分舱与加载 | 第32-33页 |
2.5.3 波浪曲线 | 第33-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海上过驳平台全船结构强度有限元分析 | 第36-54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36-38页 |
3.2.1 有限元法的分析过程 | 第36-37页 |
3.2.2 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37-38页 |
3.2.3 全船有限元分析流程 | 第38页 |
3.3 全船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8-41页 |
3.3.1 坐标系定义 | 第39页 |
3.3.2 有限元单元划分 | 第39页 |
3.3.3 有限元模型 | 第39-41页 |
3.4 边界条件 | 第41-42页 |
3.5 计算工况 | 第42-43页 |
3.5.1 装载工况的选取 | 第42-43页 |
3.5.2 波浪载荷工况的选取 | 第43页 |
3.5.3 计算工况的确定 | 第43页 |
3.6 载荷计算 | 第43-47页 |
3.6.1 空船重量 | 第43-44页 |
3.6.2 压载水、淡水、燃油等液态载荷 | 第44页 |
3.6.3 风载荷 | 第44页 |
3.6.4 货物载荷 | 第44-45页 |
3.6.5 舷外水压力 | 第45-47页 |
3.7 强度标准及应力变形结果 | 第47-53页 |
3.7.1 强度标准 | 第47-48页 |
3.7.2 应力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3.7.3 位移计算结果 | 第51-53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回转起重机基座结构局部强度及加强方案研究 | 第54-68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基座有限元模型 | 第54-55页 |
4.3 边界条件及载荷工况计算 | 第55-57页 |
4.3.1 边界条件 | 第55页 |
4.3.2 载荷计算及处理 | 第55-56页 |
4.3.3 计算工况 | 第56-57页 |
4.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4.5 基座结构加强方案研究 | 第59-66页 |
4.5.1 加强方案 | 第59-63页 |
4.5.2 横隔板板厚优化 | 第63-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装船机外臂架结构振动特性研究 | 第68-83页 |
5.1 引言 | 第68页 |
5.2 振动和模态分析相关理论 | 第68-73页 |
5.2.1 模态分析理论及数学基础 | 第69-71页 |
5.2.2 频率响应函数分析理论 | 第71-73页 |
5.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73-75页 |
5.3.1 装船机介绍 | 第73-74页 |
5.3.2 外臂架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74-75页 |
5.4 外臂架结构模态分析 | 第75-77页 |
5.5 外臂架结构振动频率响应分析 | 第77-82页 |
5.5.1 相关参数说明 | 第77-78页 |
5.5.2 单点力作用下传递特性分析 | 第78-81页 |
5.5.3 单点力矩作用下传递特性分析 | 第81-8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7页 |
6.1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83-85页 |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