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甜樱桃贮藏保鲜技术标准研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1 贮藏保鲜技术标准概述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影响甜樱桃采后果实品质的因素 | 第10-11页 |
1.2.2 甜樱桃贮藏保鲜技术及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3 国内外甜樱桃贮藏保鲜技术标准相关进展 | 第15页 |
1.3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2.1 确定影响贮藏效果的条件和生理指标 | 第17页 |
2.2.2 提取关键点和构建框架 | 第17页 |
2.2.3 贮藏保鲜技术方法研究 | 第17页 |
2.2.4 筛选并分析资料 | 第17页 |
2.2.5 研制标准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标准的研制 | 第18-36页 |
3.1 确定影响贮藏效果的条件和生理指标 | 第18页 |
3.2 提取关键点并构建框架 | 第18-20页 |
3.2.1 一级关键点 | 第18-19页 |
3.2.2 二级关键点 | 第19页 |
3.2.3 构建框架 | 第19-20页 |
3.3 编制标准 | 第20-34页 |
3.3.1 采收 | 第20-23页 |
3.3.2 入库前处理 | 第23-24页 |
3.3.3 入库 | 第24-31页 |
3.3.4 出库 | 第31-33页 |
3.3.5 标准的其他部分 | 第33-34页 |
3.3.6 完善标准 | 第34页 |
3.4 标准特点 | 第34-35页 |
3.4.1 适用范围限定 | 第34页 |
3.4.2 包含内容完整 | 第34页 |
3.4.3 有一定权威度 | 第34页 |
3.4.4 便于理解和应用 | 第34页 |
3.4.5 相关体系不完善 | 第34-35页 |
3.5 标准的影响分析 | 第35-36页 |
3.5.1 可推广性 | 第35页 |
3.5.2 可参考性 | 第35页 |
3.5.3 生产者应用难易程度 | 第35页 |
3.5.4 延伸和发展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附录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作者简介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