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7-35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22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22-2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5-30页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30-32页 |
五、本文架构 | 第32-35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35-58页 |
一、国外学者对教育决策支持的研究 | 第35-45页 |
(一) 关于教育决策合理性 | 第35-38页 |
(二) 关于教育决策支持方式 | 第38-42页 |
(三) 关于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研发 | 第42-45页 |
二、国内学者对教育决策支持的研究 | 第45-54页 |
(一) 中国转型发展道路上教育决策有效性与合法性关系 | 第45-46页 |
(二) 大国治理视角下教育决策的制度支持 | 第46-48页 |
(三) 利益主体多元化下的教育决策共识模式 | 第48-49页 |
(四) 反映民生民意的教育舆情分析 | 第49-52页 |
(五) 大数据集成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研究 | 第52-54页 |
三、总结与述评 | 第54-58页 |
第三章 分析框架 | 第58-92页 |
一、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如何用于支持教育决策? | 第58-85页 |
(一) 教育决策面临挑战的变化及其释放的支持需求:整合的需求 | 第58-70页 |
(二) 现有的支持方式评析:对整合需求的应对及其局限性 | 第70-77页 |
(三) 教育决策支持系统的形态分析:比较优势 | 第77-85页 |
二、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 第85-90页 |
(一) 教育决策释放的支持需求 | 第86页 |
(二) 教育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持 | 第86-89页 |
(三) 好的教育决策的做出 | 第89页 |
(四) 教育决策支持的环境 | 第89-90页 |
三、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90-92页 |
第四章 何以支持:证据与证据整合 | 第92-123页 |
一、教育决策支持中证据整合的二次转换 | 第92-97页 |
(一) 数据到证据的转换 | 第92-94页 |
(二) 证据到证据采信的转换 | 第94-97页 |
二、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在时间维度证据整合中的作用 | 第97-106页 |
(一) 决策情境不确定性的正视 | 第97-99页 |
(二) 在系统性预测与监测中的运用 | 第99-105页 |
(三) 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联结作用 | 第105-106页 |
三、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在空间维度证据整合中的作用 | 第106-114页 |
(一) 大国视角的审视 | 第107-109页 |
(二) 在系统性分解目标与定位中的运用 | 第109-113页 |
(三) 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结作用 | 第113-114页 |
四、教育决策支持系统证据整合对证据采信动力的影响 | 第114-121页 |
(一) 问题导向的证据整合对采信动力的影响 | 第114-119页 |
(二) 证据及时自我获得对采信动力的影响 | 第119-121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五章 为谁支持:利益分配与整合 | 第123-150页 |
一、教育决策支持中的价值选择 | 第123-126页 |
(一) 从事实判断到价值判断 | 第123-125页 |
(二) 从个体选择到公共利益选择 | 第125-126页 |
二、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在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中的作用 | 第126-136页 |
(一) 指标解释力困境的反思 | 第127-130页 |
(二) 人口迁移与公共品供给激励 | 第130-135页 |
(三) 为公共利益说话的"计算器" | 第135-136页 |
三、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在引导教育公共利益中的作用 | 第136-148页 |
(一) 公众期望动态性与人力资本需求 | 第137-142页 |
(二) 在支持两项规划研究中的比较 | 第142-146页 |
(三) 深度对接规划需求与规划目标 | 第146-148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148-150页 |
第六章 谁来支持:多主体参与决策及程序制约 | 第150-178页 |
一、教育决策支持中程序制约的实质 | 第150-153页 |
(一) 技术分析与决策程序相结合 | 第151-152页 |
(二) 以权利制约权力 | 第152-153页 |
二、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在多主体参与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 第153-170页 |
(一) 现有互动方式的局限性 | 第154-156页 |
(二) 在现场决策中的运用 | 第156-169页 |
(三) 有效互动贯穿于商议之中 | 第169-170页 |
三、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在多部门决策协同中的作用 | 第170-176页 |
(一) 数据孤岛的背后 | 第170-172页 |
(二) 在部门协同决策中的作用 | 第172-175页 |
(三) 制衡部门权力使用 | 第175-176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176-178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 第178-196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178-187页 |
(一) 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对教育决策的支持:三位一体 | 第178-182页 |
(二) 数据与技术及其使用方式的再认识 | 第182-184页 |
(三) 人是实现有效支持的关键变量 | 第184-187页 |
二、主要建议 | 第187-193页 |
(一) 围绕整合作用的强化来推进教育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 | 第187-189页 |
(二) 依托教育决策支持系统打通决策研究各环节 | 第189-192页 |
(三) 在教育决策支持系统运用过程中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 第192-193页 |
三、研究展望 | 第193-196页 |
(一)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193-194页 |
(二) 未来研究的方向 | 第194-19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96-216页 |
附录一、国家层面有关教育决策支持的相关政策 | 第216-222页 |
附录二、国家教育科学决策服务系统截图 | 第222-227页 |
附录三、现场决策系统设计样例影像 | 第227-23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230-231页 |
后记 | 第231-2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