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建言行为的认知机制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10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研究流程与内容安排 | 第13-14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 第14-28页 |
2.1 建言行为研究 | 第14-17页 |
2.1.1 建言行为概念及测量 | 第14-15页 |
2.1.2 建言行为的前因变量研究 | 第15页 |
2.1.3 建言行为结果变量 | 第15-16页 |
2.1.4 建言行为动机 | 第16页 |
2.1.5 建言认知视角的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2.2 心理安全感 | 第17-19页 |
2.2.1 心理安全感的定义 | 第17页 |
2.2.2 心理安全感的前因变量 | 第17-18页 |
2.2.3 心理安全感的结果变量 | 第18-19页 |
2.2.4 心理安全感的研究方法 | 第19页 |
2.3 建言角色认同 | 第19-22页 |
2.3.1 角色认同理论 | 第19-20页 |
2.3.2 角色认同的研究方向 | 第20页 |
2.3.3 角色认同的前因变量 | 第20-21页 |
2.3.4 角色认同的结果变量 | 第21页 |
2.3.5 建言角色认同理论 | 第21-22页 |
2.4 工作压力 | 第22-25页 |
2.4.1 工作压力模型研究 | 第22-23页 |
2.4.2 工作压力前因变量研究 | 第23-24页 |
2.4.3 工作压力的结果变量研究 | 第24页 |
2.4.4 挑战性压力与阻碍性压力 | 第24-25页 |
2.5 建言认知 | 第25-28页 |
2.5.1 建言价值认知和建言成本认知 | 第25页 |
2.5.2 建言认知研究 | 第25-28页 |
第3章 理论基础与假设论证 | 第28-36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3.1.1 经济效益理论 | 第28页 |
3.1.2 内隐性社会认知理论 | 第28-29页 |
3.1.3 强化敏感性理论 | 第29页 |
3.1.4 资源守恒理论 | 第29-30页 |
3.2 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30-31页 |
3.3 基本假设关系的论述 | 第31-36页 |
3.3.1 建言角色认同对建言行为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2 心理安全感对建言行为的影响 | 第32页 |
3.3.3 工作压力对建言行为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4 建言价值认知的中介作用 | 第33-34页 |
3.3.5 建言成本认知的中介作用 | 第34-36页 |
第4章 研究方法与样本检验 | 第36-38页 |
4.1 研究样本和程序 | 第36页 |
4.2 测量工具选择 | 第36-38页 |
第5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分析 | 第38-46页 |
5.1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页 |
5.2 样本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38-40页 |
5.3 变量区分效度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40页 |
5.4 相关关系验证 | 第40-42页 |
5.5 结构方程模型的比较 | 第42-43页 |
5.6 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 第43-46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 | 第46-50页 |
6.1 理论意义 | 第46-47页 |
6.2 管理意义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58-62页 |
附录2 多重中介效应的程序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