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A股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11页
        1.2.2 现实意义第11页
    1.3 研究对象和文章结构第11-13页
        1.3.1 研究对象和研究思路第12页
        1.3.2 文章结构第12-13页
    1.4 本文创新点第13-1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5-21页
    2.1 贷款损失准备主要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5-17页
        2.1.1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动机第15-16页
        2.1.2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式第16-17页
        2.1.3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相关影响因素第17页
    2.2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效率相关研究综述第17-18页
    2.3 贷款损失准备效率定义和相关理论概述第18-21页
        2.3.1 效率定义第18页
        2.3.2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效率相关理论第18-21页
第三章 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现状第21-31页
    3.1 中国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历史沿革第21-24页
        3.1.1 制度确立阶段第21-22页
        3.1.2 会计细分阶段第22-23页
        3.1.3 动态拨备阶段第23-24页
    3.2 不同类别中国商业银行计提现状第24-29页
        3.2.1 国有银行计提现状第24-26页
        3.2.2 股份制银行计提现状第26-28页
        3.2.3 城市商业银行计提现状第28-29页
    3.3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四章 模型和数据处理第31-47页
    4.1 效率测度理论和银行效率测度方法简介第31-35页
        4.1.1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模型)第32-34页
        4.1.2 Malmquist指数模型第34-35页
    4.2 基于Tobit模型的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第35-38页
    4.3 样本数据选择第38-39页
        4.3.1 投入、产出指标的确定第38-39页
        4.3.2 数据来源第39页
    4.4 基于静态视角的效率测度第39-47页
        4.4.1 技术效率测度结果分析第40-41页
        4.4.2 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测算结果分析第41-42页
        4.4.3 基于动态视角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第42-44页
        4.4.4 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第44-47页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第47-51页
    5.1 研究结论第47-48页
    5.2 建议和对策第48-50页
        5.2.1 银行内部因素方面第48-49页
        5.2.2 计提方法方面第49-50页
        5.2.3 监管约束方面第50页
    5.3 研究局限性第50页
    5.4 未来研究方向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55页
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企业公平关切和消费者网购体验滞后的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员工建言行为的认知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