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果、蔬菜、坚果加工工业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传统发酵蔬菜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0页
    1.1 发酵蔬菜概述第14-16页
        1.1.1 发酵蔬菜的分类第14页
        1.1.2 微生物发酵机理第14-15页
        1.1.3 发酵方式第15页
        1.1.4 工业化生产的局限第15-16页
        1.1.5 安全隐患第16页
    1.2 发酵蔬菜中微生物区系研究进展第16-17页
        1.2.1 细菌及乳酸菌第16页
        1.2.2 真菌及酵母菌第16-17页
        1.2.3 袋装蔬菜中常见的腐败致病菌第17页
    1.3 发酵食品微生物分析方法第17-19页
        1.3.1 传统纯培养方法第17页
        1.3.2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第17-18页
        1.3.3 荧光定量PCR第18页
        1.3.4 高通量测序第18页
        1.3.5 末端限制片段长度的多态性分析(PCR-RFLP)第18-19页
    1.4 本研究的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市售发酵蔬菜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20-36页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第20-21页
        2.1.1 实验材料第20页
        2.1.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0-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6页
        2.2.1 样品中菌体的收集第21页
        2.2.2 样品中微生物总DNA的提取第21-22页
        2.2.3 PCR扩增第22-24页
        2.2.4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第24页
        2.2.5 凝胶染色、条带回收、克隆、测序第24-26页
        2.2.6 数据处理第2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6-33页
        2.3.1 PCR扩增结果第26-27页
        2.3.2 细菌16S rDNA V3区DGGE图谱第27-29页
        2.3.3 真菌18S rDNA V(1-2)区DGGE图谱第29-33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33-36页
第三章 自制泡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研究第36-50页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36页
        3.1.1 原辅料第36页
        3.1.2 主要仪器、设备第36页
    3.2 实验方法第36-37页
        3.2.1 泡菜制作配方及方法第36-37页
        3.2.2 样品采集及DNA的提取第37页
        3.2.3 细菌16S rDNA V3可变区PCR扩增第37页
        3.2.4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及条带的回收、克隆、测序第37页
        3.2.5 数据处理第37页
        3.2.6 不同发酵阶段泡菜汁的PH测定第37页
        3.2.7 泡菜可滴定酸的测定第3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7-48页
        3.3.1 细菌16S rDNA V3区PCR扩增第37-39页
        3.3.2 卷心菜新老汤细菌16S rDNA V3区DGGE结果第39-42页
        3.3.3 卷心泡菜及新汤和老汤的酸度变化第42-43页
        3.3.4 芹菜泡菜汁细菌16S rDNA V3区DGGE结果第43-45页
        3.3.5 白萝卜泡菜汁细菌16S rDNA V3区DGGE结果第45-47页
        3.3.6 不同蔬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和酸度的变化第47-48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48-50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第57-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下一篇:内生真菌对红景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调控及信号转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