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医患关系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写作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写作的思路 | 第12页 |
·写作的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及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的重点 | 第13页 |
·研究的难点 | 第13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和谐社会内涵与和谐医患关系的特征及构建意义 | 第14-19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 第14页 |
·和谐医患关系的特征 | 第14-16页 |
·公平正义 | 第14-15页 |
·诚信法治 | 第15页 |
·互动友爱 | 第15-16页 |
·和谐医患关系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 第16-19页 |
·促进经济繁荣昌盛 | 第16-17页 |
·推动医院文化发展 | 第17页 |
·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 第17页 |
·深化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 | 第19-24页 |
·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 第19-20页 |
·医疗纠纷逐年递增 | 第20-21页 |
·医患关系趋于物化 | 第21-22页 |
·中国医生生存现状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导致医患矛盾的成因分析 | 第24-33页 |
·社会因素 | 第24-25页 |
·医疗事业投入不足使医院公益性削弱 | 第24页 |
·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医疗公平欠缺 | 第24-25页 |
·医疗供给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的矛盾 | 第25页 |
·法律因素 | 第25-27页 |
·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漠视 | 第25-26页 |
·现行法律法规间存有冲突 | 第26-27页 |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影响 | 第27页 |
·文化因素 | 第27-28页 |
·医学教育偏颇 | 第27-28页 |
·媒体报道失衡 | 第28页 |
·医患因素 | 第28-33页 |
·医疗技术的局限性 | 第28-29页 |
·医生倦怠及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影响 | 第29-30页 |
·信息不对称导致医患沟通不顺畅 | 第30页 |
·经济利益对医患双方思想的冲击 | 第30-31页 |
·医院轻视医院人员思想道德建设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途径 | 第33-43页 |
·促进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保障 | 第33-34页 |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公平分配医疗资源 | 第33页 |
·提高医疗技术实力,夯实医疗卫生事业 | 第33-34页 |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 第34-36页 |
·加大投入与监管确保医疗机构公益性 | 第34-35页 |
·健全社会主义医疗保障制度 | 第35页 |
·加强医疗方面的立法与执法 | 第35-36页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 第36-39页 |
·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医疗机构指导思想 | 第36页 |
·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引领医疗机构思想政治工作 | 第36-37页 |
·传承并发扬民族精神中的传统医疗道德准则 | 第37页 |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凝聚作用 | 第37-38页 |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塑医疗行业荣辱观 | 第38-39页 |
·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 第39-41页 |
·医方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提高沟通技巧 | 第39页 |
·引导患方科学就医,理性沟通 | 第39-40页 |
·发挥民间组织与中介组织的作用 | 第40-41页 |
·为和谐医患关系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 第41-43页 |
·规范舆论导向,加强正面宣传 | 第41页 |
·重视对医学院校学生的人文教育 | 第41-42页 |
·培育以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的医院文化 | 第42-4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