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花生粕概述 | 第10页 |
·黄曲霉毒素概述 | 第10-15页 |
·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 | 第10-12页 |
·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 | 第12-13页 |
·黄曲霉毒素的脱毒方法 | 第13-15页 |
·电子束概述 | 第15-16页 |
·电子束辐照的脱毒原理 | 第15页 |
·电子束辐照在脱毒方面的应用优势 | 第15-16页 |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AFB_1电子束辐射降解行为的研究 | 第18-28页 |
·前言 | 第18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18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8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标准贮备液和工作溶液的配制 | 第18页 |
·AFB1液相色谱条件 | 第18-19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19页 |
·电子束辐照 | 第19页 |
·花生粕样品的前处理 | 第19页 |
·数据分析 | 第1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9-26页 |
·标准曲线 | 第19-20页 |
·回收实验 | 第20页 |
·不同剂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20-21页 |
·不同初始浓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21-24页 |
·不同物料厚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不同水分含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AFB_1电子束辐射降解产物的鉴定 | 第28-37页 |
·前言 | 第28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8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8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AFB_1色谱条件 | 第28页 |
·AFB_1质谱条件 | 第28页 |
·电子束辐照 | 第28-29页 |
·数据分析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水中降解产物的鉴定 | 第29-33页 |
·花生粕中降解产物的鉴定 | 第33-34页 |
·AFB_1降解路径的推测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AFB_1电子束辐射降解产物的安全性评价 | 第37-47页 |
·前言 | 第37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7-38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7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培养基和试剂的制备 | 第38页 |
·Ames 测试菌株的扩陪 | 第38页 |
·Ames 测试菌株的鉴定 | 第38-39页 |
·Ames 试验受试样品的制备 | 第39页 |
·Ames 诱变实验 | 第39页 |
·细胞培养与给药 | 第39页 |
·MTT 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 第39-40页 |
·数据分析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电子束降解产物的致突变性研究 | 第40-43页 |
·电子束降解产物的细胞毒理学评价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电子束辐射降解 AFB_1对花生粕品质影响的研究 | 第47-54页 |
·前言 | 第47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7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7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电子束辐照 | 第47页 |
·花生粕中粗脂肪、粗蛋白和灰分含量的测定 | 第47页 |
·花生粕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第47-48页 |
·花生粕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 第48页 |
·花生粕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48页 |
·数据分析 | 第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3页 |
·不同辐照剂量对花生粕中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不同辐照剂量对花生粕中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9页 |
·不同辐照剂量对花生粕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辐照剂量对花生粕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不同辐照剂量对花生粕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不同辐照剂量对花生粕中灰分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 A:主要培养基和试剂的制备 | 第62-64页 |
附录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