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一、国内外建构主义理论发展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二、国内外审美教育的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第三节 中学地理审美教育的含义 | 第17-23页 |
一、“审美教育”一词的发展演变 | 第17-18页 |
二、中外教育家的美育观 | 第18-20页 |
三、审美教育的性质和特征 | 第20-21页 |
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含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中学地理审美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归因分析 | 第23-31页 |
第一节 中学地理审美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8页 |
一、地理美育发展趋势倾向理性化 | 第23-25页 |
二、着重于审美化地理教学技能的雕琢,忽视其背后的人文意义 | 第25-26页 |
三、感性成为实现地理德育目标的手段,美育失去情感发展的自由性 | 第26-27页 |
四、当前中学地理审美教育的课堂实践仍很缺失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中学地理审美教育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28-31页 |
一、地理审美教育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测评标准和体系 | 第28-29页 |
二、传统地理教学方法难以按照美育规律实施美育 | 第29页 |
三、传统教学观对地理教师思维方式仍有较大影响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建构主义指导中学地理审美教育的理论概述 | 第31-37页 |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核心观点 | 第31-32页 |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观 | 第31-32页 |
二、建构主义教学原则 | 第32页 |
第二节 建构主义解决中学地理审美教育问题的基础 | 第32-37页 |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使地理美育以建构审美体验为中心 | 第32-33页 |
二、建构主义学生观使地理美育满足学生个体情感生命成长的需求 | 第33-34页 |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使地理美育充分体现“过程即目的”的美育特征 | 第34页 |
四、建构主义师生角色定位使地理美育遵循审美教育的规律来实施 | 第34-35页 |
五、过程性评价使地理审美教育的成果易被呈现和评价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学地理审美教育策略 | 第37-58页 |
第一节 提高素材与学生的互动性,引起审美感知 | 第37-40页 |
一、使素材在学生审美的“最近发展区”内 | 第37-38页 |
二、使素材具有时代性,适应学生的审美趣味 | 第38-40页 |
第二节 教师成为丰富学生审美想象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 第40-42页 |
一、抛砖引玉,带动展开审美想象 | 第40-41页 |
二、改变设问方式,鼓励审美想象 | 第41-42页 |
第三节 自由平等的表达和对话,加深审美领悟,促进审美完成 | 第42-46页 |
一、尽可能多地创造自由表达的机会和平台 | 第43-44页 |
二、师生、生生平等对话,营造教学精神环境美 | 第44-46页 |
第四节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学地理审美教育教学设计案例 | 第46-58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