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

学生预习研究

论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一、选题缘由第11-13页
  (一)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新理解第11页
  (二) 对当前学生预习及其研究问题的思考第11-12页
  (三) 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的再思考第12-13页
 二、预习的概念界定第13-14页
  (一) 预习是在课前进行的第13-14页
  (二) 预习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第14页
  (三) 预习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第14页
 三、相关研究综述第14-22页
  (一) 关于预习观的研究第14-18页
  (二) 关于预习模式和预习方法的研究第18-20页
  (三) 关于预习指导策略的研究第20-22页
 四、研究方法第22-24页
  (一) 文献法第22页
  (二) 问卷调查法第22-23页
  (三) 访谈法第23-24页
第二章 学生预习的现状分析第24-38页
 一、整体感知学校预习状态第24-28页
  (一) 师生整体预习意识较强第24-26页
  (二) 预习内容多为教材文本的解读第26-27页
  (三) 预习检测多采用练习式第27-28页
 二、聚焦学生预习表现第28-33页
  (一) 预习频率低,时间少第29-30页
  (二) 预习类型集中于低效预习型第30-32页
  (三) 大部分学生有获得预习指导的需要第32-33页
 三、透视教师预习指导现状第33-38页
  (一) 口头提倡较多,方法指导较少第34页
  (二) 预习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科和学生差异第34-35页
  (三) 预习反馈多采用问答式第35-36页
  (四) 给予学生预习的自主权较少第36-38页
第三章 学生预习的理论分析第38-48页
 一、预习态度:从教师期望到自我期望第38-41页
  (一) 态度的三阶段理论之于预习第38-39页
  (二) 教师期望的提供与运用第39-40页
  (三) 自我期望的激发与满足第40-41页
 二、预习内容:从知识到态度、能力第41-43页
  (一) 预习内容要以知识为基础第41-42页
  (二) 预习内容还要包含态度、能力第42-43页
 三、预习方式:从独立预习到多维对话第43-44页
  (一) 学生与预习内容的对话第43-44页
  (二) 学生与同伴和教师的对话第44页
  (三) 学生与自己的对话第44页
 四、预习评价:从消极监控到积极反馈第44-48页
  (一) 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第45-46页
  (二) 以发现问题为延伸第46页
  (三) 以改进和提高预习质量为目的第46-48页
第四章 学生有效预习的实施路径第48-58页
 一、学校预习支持环境的营造第48-51页
  (一) “翻转”课堂:重构课堂教学的时空第48-49页
  (二) 培训教研: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第49-50页
  (三) 技术引进:为学生预习提供载体第50-51页
 二、学生预习行为方式的优化第51-54页
  (一) 承担学习的责任第51-52页
  (二) 进行个性化的学习第52-53页
  (三) 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第53-54页
 三、教师预习指导策略的提升第54-58页
  (一) 以兴趣为激发点,让学生进入预习状态第54-55页
  (二) 用方法武装学生,让学生具备预习能力第55-56页
  (三) 以正强化为手段,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第56-58页
结语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附录第65-68页
后记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低年级学生关于平均数算法意义和统计意义理解的调查
下一篇:建构主义视野下的中学地理审美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