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环境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以大洼县农村艺术高中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概述 | 第8-12页 |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 国外学校环境教育研究现状 | 第8-9页 |
2. 国内学校环境教育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2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一) 基本概念 | 第12页 |
1. 环境教育的概念 | 第12页 |
2. 学校环境教育的概念 | 第12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1. 建构主义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2. 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 | 第13页 |
3. 现代教育理论基础 | 第13页 |
4. 环境伦理理论基础 | 第13页 |
(三) 环境教育特点、原则和意义 | 第13-15页 |
1. 环境教育的主要特点 | 第13-14页 |
2. 环境教育的主要原则 | 第14页 |
3. 环境教育意义 | 第14-15页 |
三、大洼县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 第15-24页 |
(一) 大洼县概况 | 第15-18页 |
1. 地理区位 | 第15页 |
2.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5-16页 |
3. 旅游资源 | 第16-17页 |
4. 旅游业发展状况 | 第17页 |
5. 大洼县的环境问题 | 第17-18页 |
(二) 调查研究 | 第18-24页 |
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18页 |
2. 调查问卷分析 | 第18-24页 |
四、高中地理环境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 | 第24-30页 |
(一) 课堂教学 | 第24-26页 |
1. 教材知识 | 第24页 |
2. 案例分析 | 第24-26页 |
(二) 课外活动 | 第26-30页 |
1. 环境教育宣传活动 | 第26-28页 |
2. 调查活动 | 第28-30页 |
五、结论 | 第30-31页 |
注释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附录 | 第34-36页 |
大洼三高学生环境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