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写符号说明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花生资源概况 | 第11页 |
·花生蛋白 | 第11-12页 |
·花生蛋白营养特点 | 第11页 |
·花生蛋白制备方法及花生蛋白产品的开发利用现状 | 第11-12页 |
·花生粕及其利用现状 | 第12页 |
·抗氧化 | 第12-14页 |
·自由基与活性氧 | 第12-13页 |
·自由基的危害 | 第13页 |
·抗氧化剂 | 第13-14页 |
·抗氧化肽 | 第14-16页 |
·抗氧化肽的定义和来源 | 第14页 |
·抗氧化肽的制备与纯化方法 | 第14-15页 |
·抗氧化肽活性的评价方法与抗氧化机理 | 第15-16页 |
·多种蛋白来源的抗氧化肽 | 第16页 |
·枯草芽孢杆菌 | 第16-17页 |
·本课题立题的背景、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3页 |
第二章 发酵菌种筛选及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第23-37页 |
·引言 | 第23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3页 |
·材料 | 第23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8页 |
·花生粕化学成分的分析 | 第23-24页 |
·培养基配方 | 第24页 |
·菌种的发酵培养 | 第24页 |
·发酵上清液和发酵产物的制备 | 第24页 |
·发酵上清液中多肽含量测定 | 第24-25页 |
·各菌种发酵产物对 DPP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25页 |
·各菌种发酵产物对 O_2~(·-)的清除能能力 | 第25页 |
·各菌种发酵产物的还原能力测定 | 第25页 |
·发酵菌种的筛选 | 第25页 |
·不同时间下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的评价 | 第25-27页 |
·发酵产物水解度(degree of hydrolysis, DH)的测定 | 第27页 |
·发酵产物平均链长度(Average peptide chain length, APCL)的测定 | 第27页 |
·不同时间下发酵液苦味值的评定 | 第27-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4页 |
·花生粕化学成分分析 | 第28页 |
·发酵菌种的筛选 | 第28-29页 |
·不同发酵时间下发酵产物的抗氧化能力 | 第29-33页 |
·不同时间下发酵产物的 DH 和 APCL 的测定 | 第33-34页 |
·不同时间下发酵上清液的苦味值评定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制备花生粕抗氧化肽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37-47页 |
·引言 | 第3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7页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主要仪器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花生粕发酵培养基优化实验 | 第37页 |
·花生粕发酵条件优化实验 | 第37-38页 |
·优化条件制备的花生粕发酵产物成分分析 | 第38页 |
·花生粕发酵产物的 O·–2清除力测定 | 第38页 |
·花生粕发酵产物的螯合能力测定 | 第38页 |
·发酵残渣组成分析 | 第38页 |
·花生粕发酵产物 DH 和 APCL 的测定 | 第38页 |
·花生粕发酵产物中多肽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析测定 | 第38页 |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花生粕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38-39页 |
·培养基优化的响应面方差分析 | 第39页 |
·花生粕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9-40页 |
·发酵条件优化的方差分析 | 第40-41页 |
·花生粕发酵产物成分分析结果 | 第41页 |
·花生粕抗氧化肽(PMAPs)的 O2·–清除力 | 第41页 |
·花生粕抗氧化肽(PMAPs)的螯合能力 | 第41-42页 |
·花生粕发酵后残渣的成分分析 | 第42-43页 |
·花生粕抗氧化肽的水解度(DH)和平均肽链长度(APCL)的测定 | 第43页 |
·花生粕抗氧化肽的相对分子量分布情况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四章 花生粕抗氧化活性肽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 第47-57页 |
·前言 | 第47页 |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 第47页 |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主要仪器 | 第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样品制备 | 第47页 |
·大孔树脂分级洗脱抗氧化肽 | 第47页 |
·超滤法分离纯化花生多肽 | 第47页 |
·凝胶色谱分离纯化花生多肽 | 第47页 |
·半制备 RP-HPLC 分离纯化花生肽 | 第47-48页 |
·分析型 RP-HPLC 检测花生肽纯度 | 第48页 |
·花生肽对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48页 |
·花生肽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48页 |
·抗氧化肽氨基酸序列的质谱分析 | 第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5页 |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花生粕发酵产物中的抗氧化活性肽 | 第48-49页 |
·超滤法分离纯化花生抗氧化肽 | 第49-50页 |
·凝胶过滤色谱分离纯化花生抗氧化肽 | 第50-51页 |
·半制备 RP-HPLC 分离纯化凝胶柱洗脱分离组分 F2 | 第51-52页 |
·抗氧化活性肽 F2c 和 F2e 的纯度分析 | 第52页 |
·花生粕抗氧化活性肽 F2c 和 F2e 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52-53页 |
·抗氧化肽片段 F2c 和 F2e 的质谱分析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抗氧化肽化学合成及抗氧化活性验证研究 | 第57-67页 |
·前言 | 第57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7页 |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7页 |
·实验方法 | 第57-59页 |
·Fmoc-Leu-OH 与聚苯乙烯树脂(Wang 树脂)的共价连接 | 第57页 |
·LSVCFCFL 肽键的形成和多肽链的延长 | 第57-58页 |
·肽-树脂的切割分离 | 第58页 |
·合成多肽粗产物的纯化 | 第58-59页 |
·合成肽段 LSVCFCFL 的 ESI-MS 分析 | 第59页 |
·合成肽 LSVCFCFL 的 DPPH·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59页 |
·合成肽 LSVCFCFL 对 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59页 |
·合成肽 LSVCFCFL 对 O_2~(·-)自由基的清除力 | 第59页 |
·合成肽 LSVCFCFL 还原能力的测定 | 第59页 |
·合成肽 LSVCFCFL 对亚油酸自氧化的抑制力 | 第59页 |
·抗氧化肽构效关系研究 | 第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5页 |
·合成多肽粗产物的纯化 | 第59-60页 |
·合成肽段的 ESI-MS 分析结果 | 第60页 |
·合成多肽 LSVCFCFL 的 DPPH 自由基清除力 | 第60-61页 |
·LSVCFCFL 的 ABTS~(·+)清除能力 | 第61页 |
·LSVCFCFL 的 O2·-清除效果 | 第61-62页 |
·LSVCFCFL 的还原能力实验 | 第62页 |
·LSVCFCFL 对亚油酸自氧化的抑制 | 第62-63页 |
·优势构象 | 第63页 |
·前线分子轨道理论与短肽的抗氧化能力 | 第63-64页 |
·肽分子中原子净电荷分布与肽的抗氧化活性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