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有效学习机制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22页 |
| ·数据挖掘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网络学习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数据挖掘在网络学习中的应用现状及趋势分析 | 第14-22页 |
|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2-23页 |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3-25页 |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 第25-33页 |
| ·概念界定 | 第25-29页 |
| ·网络学习 | 第25页 |
| ·有效学习 | 第25-27页 |
| ·网络学习机制 | 第27页 |
| ·网络学习活动和行为 | 第27-28页 |
| ·学习者特征 | 第28-29页 |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9-30页 |
| ·元认知理论 | 第30页 |
| ·教学系统要素理论 | 第30-31页 |
| ·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 ·文献法 | 第31页 |
| ·比较研究法 | 第31页 |
| ·实证研究法 | 第31-32页 |
| ·访谈法 | 第32-33页 |
| 第3章 数据挖掘概述 | 第33-47页 |
| ·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 | 第33-34页 |
| ·知识发现 | 第33-34页 |
| ·数掘挖掘 | 第34页 |
| ·数据挖掘过程 | 第34-39页 |
| ·SEMMA过程模型 | 第34-36页 |
| ·CRISP-DM过程模型 | 第36-38页 |
| ·比较与总结 | 第38-39页 |
| ·数据挖掘方法 | 第39-41页 |
| ·分类 | 第39-40页 |
| ·聚类 | 第40页 |
| ·关联规则 | 第40页 |
| ·异常检测 | 第40-41页 |
| ·回归分析 | 第41页 |
| ·特征分析 | 第41页 |
| ·Web页挖掘 | 第41页 |
| ·数据挖掘功能 | 第41-43页 |
| ·趋势预测 | 第42页 |
| ·依赖性分析 | 第42页 |
| ·聚类分析 | 第42页 |
| ·概念描述 | 第42-43页 |
| ·偏差检测分析 | 第43页 |
| ·数据挖掘工具 | 第43-47页 |
| ·数据挖掘软件的发展 | 第43-45页 |
| ·数据挖掘工具的比较 | 第45-46页 |
| ·数据挖掘工具的选取 | 第46-47页 |
| 第4章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学习系统分析 | 第47-73页 |
|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及使用状况介绍 | 第47-48页 |
|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学习要素及相互关系 | 第48-58页 |
|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学习要素分析 | 第48-56页 |
| ·网络学习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56-58页 |
|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学习系统中的数据分析 | 第58-73页 |
| ·数据信息 | 第58-70页 |
| ·文本信息 | 第70-71页 |
| ·日志文件 | 第71-73页 |
| 第5章 数据挖掘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73-135页 |
| ·数据挖掘问题定义 | 第73-74页 |
| ·网络学习有效性分析 | 第74-76页 |
| ·课程已经得到学习者及社会的高度认可 | 第74-75页 |
| ·课程评价方式合理有效 | 第75-76页 |
| ·者总成绩统计分析 | 第76页 |
| ·网络学习效果差异分析 | 第76-87页 |
| ·对学习者总成绩的统计分析 | 第77-83页 |
| ·对学习者考试成绩的决策树分析 | 第83-87页 |
| ·网络学习行为规律探究 | 第87-133页 |
| ·正常登录退出率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 | 第88-96页 |
| ·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行为的聚类分析 | 第96-112页 |
| ·网络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 | 第112-129页 |
| ·学习者参与BBS讨论的情况分析 | 第129-133页 |
| ·研究讨论 | 第133-135页 |
| 第6章 研究结论 | 第135-141页 |
| ·网络学习行为机制构建 | 第135-136页 |
| ·网络有效学习的建议 | 第136-141页 |
| ·对网络学习者的建议 | 第136-137页 |
| ·对网络教学及组织者的建议 | 第137-138页 |
| ·网络课程开发及管理者的建议 | 第138-141页 |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41-145页 |
| ·研究成果 | 第141页 |
|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41-142页 |
| ·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142页 |
| ·研究展望 | 第142-1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5-149页 |
| 致谢 | 第149-15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