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丝弦语言特色与演唱艺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绪论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常德丝弦的产生、分类和音乐特点 | 第12-36页 |
| ·常德丝弦的产生 | 第12-16页 |
| ·地理与自然环境 | 第13-14页 |
| ·历史与人文环境 | 第14-16页 |
| ·常德丝弦的分类 | 第16-23页 |
| ·牌子丝弦 | 第16-19页 |
| ·板子丝弦 | 第19-22页 |
| ·过场音乐 | 第22-23页 |
| ·常德丝弦的音乐特点 | 第23-36页 |
| ·旋律特点 | 第23-31页 |
| ·调式调性 | 第31-33页 |
| ·伴奏特点 | 第33-36页 |
| 第二章 常德丝弦的语言特点 | 第36-48页 |
| ·常德语言形成的历史渊源 | 第36-37页 |
| ·语言特点 | 第37-41页 |
| ·发音特点 | 第37-38页 |
| ·声调 | 第38页 |
| ·语言的十三辙及韵辙转化 | 第38-40页 |
| ·语言的平仄与押韵 | 第40-41页 |
| ·语言与音乐的结合 | 第41-46页 |
| ·语言与旋律的关系 | 第41-44页 |
| ·语言与节奏的关系 | 第44-46页 |
| ·语言的地方特色 | 第46-48页 |
| 第三章 常德丝弦演唱艺术特征 | 第48-76页 |
| ·演唱形式 | 第48页 |
| ·演唱技法 | 第48-51页 |
| ·发声与运气 | 第49-50页 |
| ·咬字吐字 | 第50-51页 |
| ·演唱的字正腔圆 | 第51-59页 |
| ·依字行腔 | 第52-56页 |
| ·以腔带字 | 第56-59页 |
| ·先倒后正 | 第57-59页 |
| ·常德丝弦韵味的表现 | 第59-71页 |
| ·润腔 | 第59-65页 |
| ·行腔 | 第65-71页 |
| ·演唱特点 | 第71-76页 |
| ·叙事性 | 第72页 |
| ·叙事兼抒情性 | 第72-74页 |
| ·抒情性 | 第74-76页 |
| 结语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附录 | 第80-81页 |
| 后记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