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金华火腿风味物质研究及其风味基料的研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1页
   ·金华火腿第14-16页
     ·金华火腿历史及生产现状第14-15页
     ·金华火腿风味形成机理第15页
     ·金华火腿风味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肉类风味料第16-19页
     ·肉类风味的研究第16页
     ·肉类风味料的生产现状第16-17页
     ·肉类风味料的生产关键技术第17-19页
       ·生物酶解技术第17-18页
       ·热反应增香技术第18-19页
       ·其它技术第19页
   ·挥发性风味组分的研究方法第19-23页
     ·香气活性成分的鉴别——气相色谱—嗅觉辨别法第19-20页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测试取样方法第20-22页
       ·静态顶空取样技术第20页
       ·动态顶空取样技术第20-21页
       ·固相微萃取法第21页
       ·溶剂萃取法与同时蒸馏萃取法第21-22页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仪器分离鉴别第22页
     ·香气组分的制备方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第22-23页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简介第22-23页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第23页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和意义第23-24页
   ·本课题的难点第24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31页
第二章 金华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方法研究第31-47页
   ·前言第31页
   ·材料和方法第31-33页
     ·材料第31页
     ·主要设备第31-32页
     ·方法第32-33页
       ·试剂制备方法第32页
       ·样品制备方法第32-33页
       ·测定条件第33页
       ·数据处理第33页
   ·结果与讨论第33-44页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第33-35页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第35-37页
       ·固相微萃取纤维头的筛选第35-36页
       ·萃取温度的选择第36-37页
       ·萃取时间的选择第37页
     ·热脱附法(TD)第37-40页
       ·冷阱温度的作用第37-38页
       ·吸附温度的影响第38页
       ·吸附时间的影响第38-39页
       ·样品处理方式第39-40页
     ·三种方法(SDE、SPME、TD)的比较第40-44页
       ·三种方法分析结果重现性比较第40页
       ·三种方法在分析金华火腿风味组分时倾向性比较第40-43页
       ·三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与优缺点比较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第三章 金华火腿特征风味的研究第47-61页
   ·前言第47页
   ·材料与方法第47-49页
     ·材料第47-48页
     ·主要设备第48页
     ·方法第48-49页
       ·样品制备方法第48-49页
       ·GC-O实验方法第49页
       ·测定条件第49页
       ·数据处理第49页
   ·结果与讨论第49-59页
     ·SPME法分析金华火腿与鲜肉、咸肉风味组分差别第49-50页
     ·SPME法制备金华火腿风味组分的GC-O嗅闻实验结果第50-54页
       ·混合单体测定嗅闻时间与仪器保留时间的差异第50-51页
       ·SPME法制得的金华火腿中的气味活性组分鉴别第51-53页
       ·SPME法金华火腿气味活性组分的来源分析第53-54页
     ·SDE法分析金华火腿与鲜肉、咸肉风味组分差别第54-55页
     ·SDE法提取的金华火腿风味组分的GC-O嗅闻实验结果第55-57页
       ·混合单体测定嗅闻时间与仪器保留时间的差异第55页
       ·SDE法制备金华火腿风味组分的GC-O实验结果第55-57页
     ·AEDA法测定各风味化合物对金华火腿整体风味贡献大小第57-59页
   ·本章小结第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第四章 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提取金华火腿中挥发性香气组分第61-76页
   ·前言第61-62页
   ·材料与设备第62页
     ·实验材料第62页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62页
   ·实验方法第62-63页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第62页
     ·分析测试方法第62-63页
     ·GC-MS仪器测定条件第63页
     ·GC-MS检测数据定性方法第63页
     ·GC-MS检测数据对萃取物香气协调性变化的评价方法第63页
     ·感官评价方法第63页
   ·结果与讨论第63-74页
     ·萃取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第64页
     ·萃取压力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第64-65页
     ·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第65页
     ·不同高压泵频率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第65-66页
     ·萃取条件的优化第66-71页
       ·萃取物及原料金华火腿风味分析第66-67页
       ·超临界萃取物的感官评价结果第67-69页
       ·正交实验结果汇总第69-71页
     ·验证实验中超临界萃取物以及萃取后残渣与金华火腿原始风味的比较第71-73页
     ·讨论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第五章 生物酶法提取金华火腿中非挥发性风味前体物质及滋味组分第76-94页
   ·前言第76-77页
   ·材料与设备第77页
     ·实验材料第77页
     ·设备第77页
   ·实验方法第77-79页
     ·基本成分分析方法第77页
     ·粒径分布测定第77-78页
     ·酶水解工艺路线第78页
     ·感官评定实验第78页
     ·蛋白酶活力测定第78页
     ·氨基酸组成与含量的测定第78-79页
     ·高效液相测定酶解物相对分子量分布第79页
   ·结果与讨论第79-92页
     ·原料预处理(不同粒径)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第79-81页
     ·两种不同的酶解路线的比较(直接酶解和先水提再对残渣酶水解)第81页
     ·酶种的筛选第81-83页
       ·酶活测定第81-82页
       ·比较酶组合的作用效果第82-83页
     ·优化P+F酶组合的作用条件第83-88页
       ·不同水料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第83-84页
       ·不同提取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第84页
       ·不同初始pH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第84-85页
       ·两种酶添加量及作用时间的优化第85-88页
     ·验证实验及水解产物的基本成分分析第88-89页
     ·高效液相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第89-90页
     ·氨基酸分析第90-92页
   ·本章小结第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第六章 酶解物的美拉德增香反应研究第94-110页
   ·前言第94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94-95页
     ·实验材料第94-95页
     ·仪器设备第95页
   ·实验方法第95-96页
     ·热反应香料制备方法第95页
     ·感官评价方法第95页
     ·金华火腿脂肪的游离脂肪酸GC-MS测定方法第95-96页
     ·糖类分析第96页
   ·结果与讨论第96-108页
     ·还原糖的选择第96-98页
     ·氨基酸的选择第98-99页
     ·美拉德反应最佳温度的确定第99-100页
     ·美拉德反应最佳时间的确定第100页
     ·美拉德反应介质pH值的确定第100-101页
     ·羟基溶剂的影响第101-102页
     ·火腿脂肪对增香效果的影响第102-104页
       ·金华火腿脂肪的脂肪酸测定第103-104页
       ·火腿脂肪对增香效果的影响第104页
     ·美拉德增香反应条件优化第104-107页
     ·美拉德增香前后体系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第107-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0页
第七章 天然金华火腿风味基料第110-123页
   ·前言第110页
   ·材料和方法第110-111页
     ·材料第110-111页
     ·主要设备第111页
     ·方法第111页
       ·样品制备方法第111页
       ·样品测定方法第111页
       ·样品测定条件第111页
       ·数据处理第111页
       ·感官评价方法第111页
   ·结果与讨论第111-121页
     ·金华火腿风味基料的感官评价第111-112页
     ·金华火腿风味基料与原料火腿的整体风味轮廓比较第112-113页
     ·金华火腿风味基料中火腿特征风味评价第113页
     ·金华火腿风味料与原料火腿的风味强度比较第113-114页
     ·三种金华火腿风味基料与原料火腿在醛类化合物方面的比较第114-115页
     ·三种金华火腿风味基料与原料火腿在醇类化合物方面的比较第115-116页
     ·三种金华火腿风味基料与原料火腿在酸类化合物方面的比较第116-117页
     ·三种金华火腿风味基料与原料火腿在酮类化合物方面的比较第117页
     ·三种金华火腿风味基料与原料火腿在酯类化合物方面的比较第117-118页
     ·三种金华火腿风味基料与原料火腿在含硫及杂环类化合物方面的比较第118-120页
     ·三种金华火腿风味基料与原料火腿在烷烃类化合物方面的比较第120-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3页
主要结论第123-125页
论文创新点第125-12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附录第128-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军机维护与腐蚀控制
下一篇:地方行政立法的监督机制探讨--以《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为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