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隐喻辞格的对比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俄文摘要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第1章 关于辞格 | 第14-21页 |
·俄语辞格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 第15-17页 |
·汉语辞格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 第17-18页 |
·对比修辞学与俄汉辞格对比研究 | 第18-21页 |
第2章 关于隐喻 | 第21-48页 |
·隐喻的定义 | 第21-24页 |
·隐喻的分类 | 第24-27页 |
·结构隐喻 | 第25页 |
·方位隐喻 | 第25-26页 |
·本体隐喻 | 第26-27页 |
·隐喻的功能 | 第27-39页 |
·称名功能 | 第27-30页 |
·描写功能 | 第30-37页 |
·隐喻的信息功能 | 第32-34页 |
·隐喻的表达功能 | 第34-37页 |
·认知功能 | 第37-39页 |
·隐喻与明喻、借代 | 第39-48页 |
·隐喻与明喻 | 第39-44页 |
·不同的句法功能 | 第40-43页 |
·不同的语义功能 | 第43-44页 |
·隐喻与借代 | 第44-48页 |
·不同的联想机制 | 第45-46页 |
·不同的语义功能 | 第46-47页 |
·不同的句法功能 | 第47-48页 |
第3章 俄汉隐喻结构模式对比 | 第48-55页 |
·静词性隐喻 | 第48-52页 |
·本体与喻体等同 | 第48-50页 |
·肯定式 | 第48-49页 |
·否定式 | 第49页 |
·倒反式 | 第49-50页 |
·喻体代替本体 | 第50-51页 |
·修饰性隐喻 | 第51-52页 |
·动词性隐喻 | 第52-53页 |
·熟语性隐喻 | 第53-55页 |
第4章 俄汉隐喻喻体的语义模式对比 | 第55-68页 |
·共同的语义模式 | 第55-60页 |
·外部形象语义模式 | 第57页 |
·本质特征语义模式 | 第57页 |
·功能属性语义模式 | 第57页 |
·行为动作语义模式 | 第57-58页 |
·结果语义模式 | 第58页 |
·自然现象语义模式 | 第58页 |
·自然哲理语义模式 | 第58页 |
·色彩语义模式 | 第58-59页 |
·人物语义模式 | 第59页 |
·历史事件语义模式 | 第59-60页 |
·地理环境和种族语义模式 | 第60页 |
·相异的联想机制 | 第60-68页 |
·人物事件联想不同 | 第62-63页 |
·动物联想不同 | 第63-64页 |
·宗教联想不同 | 第64-65页 |
·地域联想不同 | 第65页 |
·颜色联想不同 | 第65-66页 |
·植物联想不同 | 第66-68页 |
第5章 俄汉隐喻喻体的选择 | 第68-76页 |
·喻义相同,喻体相同 | 第68-69页 |
·喻义相同,喻体不同 | 第69-71页 |
·喻义不同,喻体相同 | 第71-73页 |
·喻体、喻义均不同 | 第73-76页 |
结束语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