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中学地理学科中的环境伦理教育研究--基于目标和内容体系构建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5页
第一章 引论第15-28页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5-17页
  (一) 选题背景第15-16页
  (二) 选题意义第16-17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18-19页
  (一) 研究目标第18-19页
  (二) 研究内容第19页
 四、研究方法第19-23页
  (一) 研究设计第19-20页
  (二) 研究对象第20-21页
  (三) 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分析第21页
  (四) 量化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分析第21-23页
 五、论文结构及内容概要第23-26页
  (一) 论文结构第23-24页
  (二) 内容概要第24-26页
 六、论文创新点第26-28页
第二章 环境伦理教育的相关理论解析第28-47页
 一、环境伦理教育的缘起与发展第28-39页
  (一) 环境伦理学的缘起与发展第28-32页
  (二) 环境伦理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第32-36页
  (三) 环境伦理教育的缘起与发展第36-39页
 二、环境伦理教育的概念及内涵第39-43页
  (一) 环境伦理的概念及内涵第39-40页
  (二) 环境伦理教育的概念界定第40-42页
  (三) 环境伦理教育的内涵第42-43页
 三、环境伦理教育的相关概念辨析第43-47页
  (一) 环境伦理与环境道德第43-44页
  (二) 环境伦理与环境伦理教育第44-45页
  (三) 环境伦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第45-46页
  (四) 环境伦理教育与环境价值观教育第46-47页
第三章 地理学科与环境伦理教育的相关性分析第47-63页
 一、地理学与环境伦理第47-53页
  (一) 地理学科特点与环境伦理第47-48页
  (二)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与环境伦理第48-51页
  (三) 地理学的终极关怀——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第51-53页
 二、中学地理课程与环境伦理教育第53-63页
  (一)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与环境伦理教育第53-55页
  (二) 中学地理课程“内容标准”中的环境伦理教育内容第55-58页
  (三) 中学地理教科书中的环境伦理教育内容第58-63页
第四章 中学地理学科的环境伦理教育现状审视第63-97页
 一、中学地理学科的环境伦理教育现状调查第63-68页
  (一) 中学生环境伦理素养现状调查第63-66页
  (二) 中学地理教师环境伦理教育现状调查第66-68页
 二、中学地理学科的环境伦理教育现状分析第68-91页
  (一) 中学生环境伦理素养现状的分析第68-83页
  (二) 中学地理教师环境伦理教育现状的分析第83-91页
 三、中学地理学科的环境伦理教育现状讨论第91-97页
  (一) 中学生环境伦理素养现状的讨论第91-93页
  (二) 中学地理教师环境伦理教育现状的讨论第93-97页
第五章 中学地理学科的环境伦理教育目标体系构建第97-130页
 一、从相关研究文献看环境伦理教育的目标构成第97-105页
  (一) 国际环境教育会议文件中的环境伦理教育目标第97-98页
  (二) 国外环境教育纲要文件中的环境伦理教育目标第98-100页
  (三) 国内环境伦理教育的目标第100-102页
  (四) 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伦理教育目标第102-105页
 二、中学地理教师对环境伦理教育目标构成的看法第105-120页
  (一) 中学地理教师对于环境伦理教育目标的认知第105-112页
  (二) 不同背景中学地理教师对于环境伦理教育目标的认知第112-120页
 三、中学地理学科环境伦理教育目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120-121页
  (一) 层次性原则第120页
  (二) 整合性原则第120-121页
  (三) 可操作性原则第121页
  (四) 开放性原则第121页
 四、中学地理学科环境伦理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第121-130页
  (一) 中学地理学科的环境伦理教育认知目标第123-125页
  (二) 中学地理学科的环境伦理教育情意目标第125-127页
  (三) 中学地理学科的环境伦理教育行为目标第127-130页
第六章 中学地理学科的环境伦理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第130-157页
 一、从相关研究文献看环境伦理教育的内容构成第130-133页
  (一) 环境伦理教育的内容构成第130-132页
  (二) 中学地理学科的环境伦理教育内容构成第132-133页
 二、中学地理教师对环境伦理教育内容构成的看法第133-140页
  (一) 中学地理教师对于环境伦理教育内容的认知第133-136页
  (二) 不同背景中学地理教师对于环境伦理教育内容的认知第136-140页
 三、中学地理学科环境伦理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第140-141页
  (一) 与目标定位一致第140页
  (二) 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第140页
  (三) 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第140-141页
  (四) 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第141页
 四、中学地理学科环境伦理教育内容体系的基本构成第141-157页
  (一) 基本构成之一:环境伦理核心理论第142-143页
  (二) 基本构成之二:环境道德原则第143-147页
  (三) 基本构成之三:环境道德规范第147-157页
第七章 中学地理学科加强环境伦理教育的策略第157-169页
 一、中学地理课程内容要合理选择和配置环境伦理教育的内容第157-159页
  (一) 合理选择和配置人口问题产生伦理原因的内容第157-158页
  (二) 合理选择和配置资源有主、资源有价的内容第158页
  (三) 合理选择和配置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方面的内容第158页
  (四) 合理选择和配置体现“代内公正”原则的内容第158-159页
 二、地理教学方式选择要关照学生环境伦理素养的培养第159-162页
  (一) 重视“行为取向”教学方法的运用第159-161页
  (二) 重视“价值观取向”教学方法的运用第161-162页
 三、地理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环境伦理素养的测评第162-165页
  (一) 加大环境伦理教育评价的力度第162-163页
  (二) 明确环境伦理教育评价的着力点第163页
  (三) 选择适切的环境伦理教育评价方法第163-165页
 四、中学地理师资培训要注重教师环境伦理教育水平的提高第165-169页
  (一) 职前师资培训第165-167页
  (二) 在职师资培训第167-169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69-177页
 一、主要结论第169-175页
  (一) 关于地理学科与环境伦理教育相关性分析的结论第169-170页
  (二) 关于中学地理学科的环境伦理教育现状审视的结论第170-172页
  (三) 关于中学地理学科的环境伦理教育目标体系构建的结论第172-173页
  (四) 关于中学地理学科的环境伦理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的结论第173-174页
  (五) 关于中学地理学科加强环境伦理教育策略的结论第174-175页
 二、研究展望第175-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83页
附录第183-206页
 附录 1:中学地理教科书中的环境伦理教育内容第183-189页
 附录 2:中学生环境伦理素养现状调查问卷第189-192页
 附录 3:中学地理教师环境伦理教育现状调查问卷Ⅰ第192-194页
 附录 4:中学地理教师环境伦理教育现状调查问卷Ⅱ第194-197页
 附录 5:不同背景中学地理教师对环境伦理教育目标认知的差异分析表第197-202页
 附录 6:不同背景中学地理教师对环境伦理教育内容认知的差异分析表第202-206页
后记第206-207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207页

论文共2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互动中制衡--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渐进主义改革研究
下一篇: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