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

“中学导师制”管理在普通高中的实践与反思--以苏州工业园区第三中学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前言第9-11页
第一章 概述第11-21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4页
 第二节 概念界定第14-18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18-20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20-21页
第二章 苏州工业园区第三中学实施“中学导师制”管理的实践研究第21-39页
 第一节 苏州工业园区第三中学发展现状第21-22页
 第二节 推行“中学导师制”管理的可行性分析第22-28页
  一、实行“中学导师制”管理的理论基础第22-26页
   (一) 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学导师制“管理第22-24页
   (二) 认知差异理论与“中学导师制“管理第24-25页
   (三) 情商理论与“中学导师制“管理第25-26页
  二、实行“中学导师制”管理的现实基础第26-28页
   (一)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第26页
   (二) 学校发展的需要第26-27页
   (三) 学生成长的需要第27页
   (四)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第27-28页
 第三节 “中学导师制”管理的实施第28-31页
  一、“中学导师制”管理的基本理念第28页
  二、“中学导师制”管理的实施步骤第28-31页
   (一) 机构建设第28-29页
   (二) 制度确立第29-31页
   (三) 导师确定第31页
   (四) 过程控制第31页
 第四节 “中学导师制”管理个案分析第31-39页
  案例(一):找回优生流失的自信第32-35页
  案例(二):让“灰色学生”明亮起来第35-36页
  案例(三):“问题学生”的成功回归第36-39页
第三章 经验总结与问题思考第39-49页
 第一节 经验总结第39-45页
  一、对“中学导师制”管理实施情况调查问卷的分析第39-42页
   (一) 学生需求与导师的工作内容分析第39-41页
   (二) 导师的工作方法分析第41-42页
   (三) 学生对导师的评价第42页
  二、“中学导师制”管理成效第42-45页
   (一)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第42-43页
   (二) 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第43页
   (三) 发掘学生的潜能第43-44页
   (四) 提升教师素质第44页
   (五) 增强师生感情第44页
   (六) 形成教育合力第44-45页
 第二节 问题思考第45-49页
  一、定位问题第45-46页
   (一) 自身角色定位:班主任工作为核心、导师制为补充第45页
   (二) 对象定位: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第45-46页
  二、制度建设问题第46页
  三、师资问题第46-47页
   (一) 学生需要与导师素质的差距第46-47页
   (二) 注重利用资源,注重师资培训第47页
  四、“中学导师制”的局限第47-49页
结束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录一第52-54页
附录二第54-55页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第55-56页
后记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农村普通高中青年教师培养研究
下一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之人文关怀研究--以南通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