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18页 |
1.1 紫苏 | 第8-12页 |
1.1.1 概述及资源分布 | 第8页 |
1.1.2 紫苏叶的生物活性成分 | 第8-10页 |
1.1.3 紫苏叶的药理作用 | 第10-11页 |
1.1.4 紫苏的应用与发展 | 第11-12页 |
1.2 紫苏叶活性成分提取分离技术 | 第12-14页 |
1.2.1 主要提取方法 | 第12-13页 |
1.2.2 主要分离技术 | 第13-14页 |
1.3 抗氧化剂 | 第14-17页 |
1.3.1 人工合成抗氧化剂 | 第14页 |
1.3.2 天然抗氧化剂 | 第14页 |
1.3.3 抗氧化剂抗氧化能力的测定方法 | 第14-15页 |
1.3.4 油脂氧化与抗氧化 | 第15-17页 |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30页 |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18-20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18-19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30页 |
2.2.1 原料预处理 | 第20-21页 |
2.2.2 迷迭香酸液相检测条件的建立 | 第21-22页 |
2.2.3 紫苏叶中RA提取工艺优化实验 | 第22页 |
2.2.4 紫苏叶采摘后的处理 | 第22-23页 |
2.2.5 紫苏叶最佳采收期的确定 | 第23-25页 |
2.2.6 紫苏叶粗提物制备及活性成分的检测 | 第25页 |
2.2.7 95%乙醇提取物和RA对油脂抗氧化性能研究 | 第25-27页 |
2.2.8 紫苏叶60%乙醇和95%乙醇提取物及迷迭香酸在灌肠中的应用 | 第27-3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0-54页 |
3.1 迷迭香酸液相检测条件的建立 | 第30-33页 |
3.1.1 迷迭香酸HPLC检测的方法学考察 | 第30-32页 |
3.1.2 样品RA含量检测 | 第32-33页 |
3.2 紫苏叶中迷迭香酸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33-35页 |
3.2.1 不同料液比对RA得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2 提取时间对RA得率的影响 | 第34页 |
3.2.3 提取温度对RA得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 紫苏叶采收后的处理 | 第35-37页 |
3.3.1 采后干燥方式对RA含量的影响 | 第35页 |
3.3.2 采后干燥温度和机械损伤对RA含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3.4 紫苏叶最佳采收期的确定 | 第37-41页 |
3.4.1 紫苏叶总多酚含量的确定 | 第37-39页 |
3.4.2 紫苏叶总黄酮含量的确定 | 第39-40页 |
3.4.3 紫苏叶中迷迭香酸含量的测定 | 第40-41页 |
3.4.4 两个品种综合比较 | 第41页 |
3.5 紫苏叶粗提物中总多酚、总黄酮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 | 第41-42页 |
3.6 95%乙醇提取物和RA对油脂抗氧化研究 | 第42-45页 |
3.6.1 95%乙醇提取物和RA对油脂POV值影响 | 第42-44页 |
3.6.2 95%乙醇提取物的添加量对油脂POV值的影响 | 第44-45页 |
3.7 紫苏叶提取物在灌肠中的应用 | 第45-54页 |
3.7.1 灌肠着色剂的筛选 | 第45-47页 |
3.7.2 60%和95%乙醇提取物及RA对灌肠抗氧化效果的影响 | 第47-52页 |
3.7.3 相同添加量60%和95%乙醇提取物及RA对灌肠中抗氧化效果的比较 | 第52-54页 |
4 结论 | 第54-55页 |
4.1 全文总结 | 第54页 |
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54页 |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54-55页 |
5 展望 | 第55-56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3-64页 |
8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