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问题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框架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8-33页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1.1 社会交换理论 | 第18页 |
2.1.2 其他理论 | 第18-19页 |
2.2 不道德亲组织行为 | 第19-24页 |
2.2.1 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2.2 与相近概念的区分 | 第20-21页 |
2.2.3 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结构与测量 | 第21-22页 |
2.2.4 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2.3 组织认同 | 第24-27页 |
2.3.1 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2.3.2 维度与测量 | 第25-26页 |
2.3.3 组织认同结果变量相关研究 | 第26-27页 |
2.4 伦理立场 | 第27-29页 |
2.4.1 概念界定 | 第27-28页 |
2.4.2 维度与测量 | 第28-29页 |
2.4.3 相关研究 | 第29页 |
2.5 伦理型领导 | 第29-33页 |
2.5.1 概念界定 | 第29-30页 |
2.5.2 维度与测量 | 第30-31页 |
2.5.3 相关研究 | 第31-33页 |
3 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 第33-39页 |
3.1 模型构建 | 第33-34页 |
3.2 组织认同对UPB的直接效应 | 第34-36页 |
3.3 相对主义伦理立场的调节作用 | 第36页 |
3.4 伦理型领导的调节作用 | 第36-37页 |
3.5 伦理型领导对相对主义伦理立场调节作用的影响 | 第37-39页 |
4 研究设计 | 第39-46页 |
4.1 问卷设计 | 第39页 |
4.2 变量测量 | 第39-40页 |
4.3 预测试 | 第40-44页 |
4.3.1 预测试数据收集与描述 | 第40页 |
4.3.2 预测试量表信度检验 | 第40-42页 |
4.3.3 预测试量表效度检验 | 第42-44页 |
4.4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44-46页 |
5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6-68页 |
5.1 样本描述分析 | 第46-48页 |
5.1.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6-47页 |
5.1.2 数据正态分布检验 | 第47-48页 |
5.2 同源方差检验 | 第48页 |
5.3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48-49页 |
5.3.1 信度检验 | 第48-49页 |
5.3.2 效度检验 | 第49页 |
5.4 相关性分析 | 第49-52页 |
5.5 假设检验 | 第52-61页 |
5.5.1 组织认同与UPB关系检验 | 第52-53页 |
5.5.2 相对主义伦理立场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53-55页 |
5.5.3 伦理型领导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55-57页 |
5.5.4 伦理型领导对相对主义伦理立场调节效应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57-61页 |
5.6 控制变量的方差分析 | 第61-68页 |
5.6.1 性别对各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 第62页 |
5.6.2 年龄对各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 第62-63页 |
5.6.3 学历对各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 第63页 |
5.6.4 工作年限对各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 第63-64页 |
5.6.5 工作岗位对各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 第64-65页 |
5.6.6 公司类型对各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 第65-66页 |
5.6.7 公司规模对各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 第66-67页 |
5.6.8 方差分析小结 | 第67-68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8-75页 |
6.1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68-72页 |
6.1.1 研究结果小结 | 第68页 |
6.1.2 组织认同与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相关关系 | 第68-69页 |
6.1.3 相对主义伦理立场的调节作用 | 第69-70页 |
6.1.4 伦理型领导的调节作用 | 第70-71页 |
6.1.5 伦理型领导对相对主义伦理立场调节效应的调节作用 | 第71-72页 |
6.2 理论贡献 | 第72页 |
6.3 管理启示 | 第72-73页 |
6.4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
附录 | 第83-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