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2 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8-9页 |
1.2.1 教学理论方面 | 第8-9页 |
1.2.2 教学实践方面 | 第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3.1 课堂实录 | 第9页 |
1.3.2 问卷调查 | 第9-10页 |
1.3.3 课后访谈 | 第10页 |
1.4 研究假设 | 第10-11页 |
第2章 国内外关于纠错理论的研究 | 第11-18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1-12页 |
2.1.1 失误与偏误 | 第11页 |
2.1.2 错误类别 | 第11页 |
2.1.3 纠错方式 | 第11-12页 |
2.2 关于纠错时机的研究 | 第12-13页 |
2.3 关于纠错策略的研究 | 第13-14页 |
2.3.1 关于重述纠错策略的研究 | 第13页 |
2.3.2 关于自我修正纠错策略的研究 | 第13-14页 |
2.3.3 从全局高度对汉语课堂纠错的研究 | 第14页 |
2.4 关于纠错主体的研究 | 第14-15页 |
2.5 关于纠错原则的研究 | 第15-16页 |
2.6 关于学生国别对纠错态度影响的研究 | 第16-18页 |
第3章 中文世界口语课纠错行为课堂观察 | 第18-30页 |
3.1 中文世界基本概况 | 第18页 |
3.1.1 学校性质 | 第18页 |
3.1.2 学生情况 | 第18页 |
3.1.3 中文世界课程设置情况 | 第18页 |
3.2 学生错误类型分析 | 第18-22页 |
3.2.1 语音偏误 | 第18-19页 |
3.2.2 词汇偏误 | 第19-20页 |
3.2.3 语法偏误 | 第20-21页 |
3.2.4 语用偏误 | 第21-22页 |
3.3 教师纠错策略分析 | 第22-28页 |
3.3.1 重述 | 第22-24页 |
3.3.2 明确纠正 | 第24-25页 |
3.3.3 元语言提示 | 第25页 |
3.3.4 引导 | 第25-26页 |
3.3.5 请求澄清 | 第26-27页 |
3.3.6 综合纠错策略 | 第27-28页 |
3.4 纠错主体分析 | 第28-29页 |
3.5 纠错时机分析 | 第29-30页 |
第4章 数据及结果分析 | 第30-38页 |
4.1 不同阶段错误类型和纠错策略分布状况 | 第30-33页 |
4.1.1 初级阶段错误类型及纠错策略分布状况分析 | 第30-31页 |
4.1.2 中高级阶段错误类型及纠错策略分布状况 | 第31页 |
4.1.3 不同水平班级四种语言错误类型被纠频率对比状况 | 第31-32页 |
4.1.4 不同水平班级七种纠错策略使用频率对比状况 | 第32-33页 |
4.2 师生对于纠错问题的态度差异 | 第33-38页 |
4.2.1 师生关于纠错必要性的态度差异 | 第34页 |
4.2.2 师生关于纠错比例的态度差异 | 第34-35页 |
4.2.3 师生关于纠错重点的态度差异 | 第35-36页 |
4.2.4 师生关于纠错时机的态度差异 | 第36页 |
4.2.5 师生关于纠错所引起情感焦虑态度的差异 | 第36-38页 |
第5章 教学启示 | 第38-42页 |
5.1 关于纠错程序的教学启示 | 第38页 |
5.2 关于采取因生而异的纠错策略的教学启示 | 第38-39页 |
5.3 关于使用重述纠错策略的教学启示 | 第39-40页 |
5.4 关于认识明确纠正策略局限性的教学启示 | 第40页 |
5.5 关于新手教师对语法项目纠错策略的教学启示 | 第40-42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 A | 第47-48页 |
附录 B | 第48-49页 |
附录 C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