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评价及提升策略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社会发展对综合思维的要求 | 第9页 |
1.1.2 新课改对地理综合思维的要求 | 第9页 |
1.1.3 地理高考试题重视地理综合思维的考查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思维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3.2 地理思维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3.3 地理综合思维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3.4 文献述评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4-15页 |
1.4.2 问卷调查法 | 第15页 |
1.4.3 案例分析法 | 第15页 |
1.4.4 教育测验法 | 第15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地理综合思维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综合思维 | 第16页 |
2.1.2 地理综合思维 | 第16-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2.1 系统论 | 第17页 |
2.2.2 SOLO分类理论 | 第17-18页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评价体系的建构 | 第19-31页 |
3.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19页 |
3.1.1 科学性原则 | 第19页 |
3.1.2 系统性原则 | 第19页 |
3.1.3 典型性原则 | 第19页 |
3.1.4 可测性原则 | 第19页 |
3.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19-26页 |
3.2.1 一级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1页 |
3.2.2 二级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1-25页 |
3.2.3 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标准 | 第25-26页 |
3.3 确定指标权重 | 第26-29页 |
3.3.1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27页 |
3.3.2 一级评价指标权重 | 第27页 |
3.3.3 二级评价指标权重 | 第27-28页 |
3.3.4 评价指标权重总表 | 第28-29页 |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等级划分与标准 | 第29页 |
3.5 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评价体系总表 | 第29-30页 |
3.6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评价体系的应用案例 | 第31-47页 |
4.1 评价试题设计依据 | 第31-32页 |
4.2 评价试题的编制及评价目的 | 第32-37页 |
4.2.1 评价试题编制 | 第32-36页 |
4.2.2 试题的评价目的 | 第36-37页 |
4.3 评价试题的实施 | 第37页 |
4.4 评价试题的结果统计及分析 | 第37-47页 |
4.4.1 评价试题的结果统计 | 第37-39页 |
4.4.2 班级整体分析 | 第39-42页 |
4.4.3 学生个案分析 | 第42-47页 |
第五章 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的提升策略 | 第47-51页 |
5.1 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要素综合 | 第47-48页 |
5.2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时空综合 | 第48-49页 |
5.3 结合地方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地方综合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1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1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