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地理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无明显体系 | 第11页 |
1.1.2 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需要科学方法作为指引 | 第11页 |
1.1.3 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水平低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20-22页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4-3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4-30页 |
2.1.1 科学方法 | 第24-28页 |
2.1.2 地理教材 | 第28-29页 |
2.1.3 地理教材中的科学方法 | 第29-3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30-33页 |
2.2.1 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30-32页 |
2.2.2 地理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 | 第32-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教材研究: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科学方法 | 第34-52页 |
3.1 研究设计 | 第34页 |
3.1.1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3.1.2 研究样本 | 第34页 |
3.1.3 研究方法 | 第34页 |
3.2 分析框架 | 第34-40页 |
3.2.1 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35-38页 |
3.2.2 分析框架的界定 | 第38-39页 |
3.2.3 分析框架的信度检验 | 第39-40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40-50页 |
3.3.1 教材中的科学方法类型、数量与呈现方式 | 第40-41页 |
3.3.2 整体分析 | 第41-48页 |
3.3.3 局部分析 | 第48-50页 |
3.4 结论 | 第50-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调查研究:学生对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感知与学习调查 | 第52-64页 |
4.1 问卷设计 | 第52-54页 |
4.1.1 调查目的 | 第52页 |
4.1.2 问卷题目设计 | 第52-53页 |
4.1.3 问卷试调查 | 第53-54页 |
4.2 问卷数据分析 | 第54-62页 |
4.2.1 样本的背景分析 | 第54-55页 |
4.2.2 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认知 | 第55-56页 |
4.2.3 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态度 | 第56-59页 |
4.2.4 学生学习科学方法的途径 | 第59-60页 |
4.2.5 学生对教材中科学方法的感知 | 第60-62页 |
4.3 调查结论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优化研究:地理教材科学方法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 第64-75页 |
5.1 教材中科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64-65页 |
5.2 教材中科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 第65-74页 |
5.2.1 优化思路:将“知识中心”转变为“方法-知识”双中心 | 第65-66页 |
5.2.2 内容编制策略 | 第66-72页 |
5.2.3 形式编制策略 | 第72-7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总结 | 第75页 |
6.2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89页 |
学术经历和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