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XX地VP”结构表量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 本文的研究对象第12-13页
        1.1.2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3-14页
        1.1.3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4页
    1.2 研究现状第14-23页
        1.2.1 关于量范畴的研究第14-20页
        1.2.2 关于“XX地VP”结构的研究第20-23页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23-24页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23页
        1.3.2 本文的语料来源第23-24页
第2章 全同型“XX地VP”结构的表量研究第24-43页
    2.1 全同型“XX地VP”结构的语表形式第24-28页
        2.1.1 “AB”是词的形式第25-26页
        2.1.2 “AB”是短语的形式第26-28页
    2.2 全同型“XX地VP”结构的语义特点第28-30页
        2.2.1 语义指向施事第29页
        2.2.2 语义指向动作第29-30页
        2.2.3 语义指向受事第30页
    2.3 全同型“XX地VP”结构的表量类型第30-36页
        2.3.1 明量和暗量第30-31页
        2.3.2 事物量和事件量第31-33页
        2.3.3 客观量和主观量第33-34页
        2.3.4 大量和小量第34-36页
    2.4 全同型“XX地VP”结构表主观量情况第36-40页
        2.4.1 全同型“XX地VP”结构表主观量的类型第36-39页
        2.4.2 影响全同型“XX地VP”结构表主观量的因素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3页
第3章 半同型“XX地VP”结构的表量研究第43-67页
    3.1 半同型“XX地VP”结构的语表形式第43-49页
        3.1.1 “X”是词的形式第43-44页
        3.1.2 “X”是短语形式第44-49页
    3.2 半同型“XX地VP”结构的语义特点第49-51页
        3.2.1 语义指向施事或充当施事第49页
        3.2.2 语义指向动作第49-50页
        3.2.3 语义指向受事或充当受事第50-51页
    3.3 半同型“XX地VP”结构的表量类型第51-57页
        3.3.1 明量和暗量第51-53页
        3.3.2 事物量和事件量第53-54页
        3.3.3 客观量和主观量第54-56页
        3.3.4 大量和小量第56-57页
    3.4 半同型“XX地VP”结构表主观量情况第57-63页
        3.4.1 半同型“XX地VP”结构表主观量的类型第57-61页
        3.4.2 影响半同型“XX地VP”结构表主观量的因素第61-63页
    本章小结第63-67页
第4章 全异型“XX地VP”结构的表量研究第67-82页
    4.1 全异型“XX地VP”结构的语表形式第67-70页
        4.1.1 “X”是词的形式第67页
        4.1.2 “X”是短语的形式第67-70页
    4.2 全异型“XX地VP”结构的语义特点第70-72页
        4.2.1 语义指向施事第70-71页
        4.2.2 语义指向动作第71页
        4.2.3 语义指向受事或充当受事第71-72页
    4.3 全异型“XX地VP”结构的表量类型第72-75页
        4.3.1 明量和暗量第72-73页
        4.3.2 事物量和事件量第73-74页
        4.3.3 客观量和主观量第74页
        4.3.4 大量和小量第74-75页
    4.4 全异型“XX地VP”结构表主观量情况第75-79页
        4.4.1 全异型“XX地VP”结构表主观量的类型第75-78页
        4.4.2 影响全异型“XX地VP”结构表主观量的因素第78-79页
    本章小结第79-82页
结语第82-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致谢第93-9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预制语块在汉英会议同传中的应用与负荷缓解作用探析
下一篇:鄂伦春族文学民族形象建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