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文学民族形象建构问题分析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14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7-9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兴安岭——包容的鄂伦春形象 | 第14-27页 |
(一) 山岭民族的身份诉说 | 第15-21页 |
1.凸显崇尚自然与积极求索的民族精神 | 第15-16页 |
2.讴歌善必胜恶与公平正直的道德准则 | 第16-21页 |
(二) 山岭民族的当代精神品质再现 | 第21-27页 |
1.书写家园情怀 | 第21-24页 |
2.彰显民族精神 | 第24-27页 |
二、白桦树——上进的鄂伦春形象 | 第27-37页 |
(一) 森林骄子的身份言说 | 第27-29页 |
1.民族生命的起源 | 第27-28页 |
2.民族和睦的象征 | 第28-29页 |
3.民族情感的载体 | 第29页 |
(二) 民族传统文化的当代重构 | 第29-37页 |
1.代言民族群体 | 第30-32页 |
2.见证民族历史 | 第32-34页 |
3.承载民族文化 | 第34-37页 |
三、猎人——勇敢的鄂伦春形象 | 第37-53页 |
(一)“猎人式”英雄主义精神的生成 | 第37-42页 |
1.“猎人式”英雄形象 | 第38-42页 |
(二)“猎人式”英雄的当代精神品质建构 | 第42-53页 |
1.传统猎人形象 | 第43-45页 |
2.创伤猎人形象 | 第45-50页 |
3.民族新人形象 | 第50-53页 |
四、萨满教——虔诚的鄂伦春形象 | 第53-60页 |
(一) 山神与鄂伦春民族形象建构 | 第53-56页 |
1.乐善好施与扶贫济弱的民族品质 | 第54页 |
2.智慧超凡与正义质朴的民族品格 | 第54-55页 |
3.虔诚恭敬与坦然沉着的民族气质 | 第55-56页 |
(二) 火神与鄂伦春民族形象建构 | 第56-60页 |
1.团结互助与互敬互爱的处世规则 | 第58页 |
2.感恩与敬畏并存的民族心理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1 | 第65-73页 |
附录 2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