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枞阳方言声调实验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枞阳县地理概况 | 第11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枞阳方言的归属及音系情况 | 第11-12页 |
1.2.2 声调实验研究的发展 | 第12-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9页 |
1.3.1 实验目的 | 第14页 |
1.3.2 实验方法 | 第14-15页 |
1.3.3 实验准备 | 第15-16页 |
1.3.4 实验过程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基频曲线 | 第19-36页 |
2.1 基频均值 | 第19-26页 |
2.2 调域分布 | 第26-29页 |
2.3 基频归一化 | 第29-32页 |
2.4 确定调值 | 第32-36页 |
第三章 时长特点 | 第36-42页 |
3.1 绝对时长 | 第36-37页 |
3.2 时长归一化 | 第37-40页 |
3.3 与其它方言的对比及发现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元音固有基频 | 第42-60页 |
4.1 阴平中的 IF0 | 第42-45页 |
4.2 阳平中的 IF0 | 第45-49页 |
4.3 上声中的 IF0 | 第49-52页 |
4.4 去声中的 IF0 | 第52-56页 |
4.5 入声中的 IF0 | 第56-58页 |
4.6 出现 IF0 的原因 | 第58-60页 |
第五章 调头调尾现象 | 第60-88页 |
5.1 阴平中各发音人调头调尾的表现 | 第60-66页 |
5.1.1 女发音人 | 第60-63页 |
5.1.2 男发音人 | 第63-66页 |
5.2 阳平中各发音人调头调尾的表现 | 第66-71页 |
5.2.1 女发音人 | 第66-69页 |
5.2.2 男发音人 | 第69-71页 |
5.3 上声中各发音人调头调尾的表现 | 第71-75页 |
5.3.1 女发音人 | 第71-73页 |
5.3.2 男发音人 | 第73-75页 |
5.4 去声中各发音人调头调尾的表现 | 第75-80页 |
5.4.1 女发音人 | 第75-78页 |
5.4.2 男发音人 | 第78-80页 |
5.5 入声中各发音人调头调尾的表现 | 第80-84页 |
5.5.1 女发音人 | 第80-82页 |
5.5.2 男发音人 | 第82-84页 |
5.6 调头调尾的总体表现及成因 | 第84-88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88-90页 |
附录 | 第90-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