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及应用研究--以英语听说课教学为例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25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4-17页 |
1.1.1 时代需求 | 第14页 |
1.1.2 发展战略与政策 | 第14-16页 |
1.1.3 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4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2-23页 |
1.6.1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1.7 论文框架结构 | 第23-25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5-32页 |
2.1 智慧课堂 | 第25-29页 |
2.1.1 智慧 | 第25页 |
2.1.2 智慧教育 | 第25-26页 |
2.1.3 智慧课堂 | 第26-27页 |
2.1.4 智慧教室 | 第27页 |
2.1.5 动态演进过程 | 第27-29页 |
2.2 教学模式 | 第29-32页 |
2.2.1 模式 | 第29页 |
2.2.2 教学模式 | 第29-30页 |
2.2.3 教学策略 | 第30页 |
2.2.4 教学方法 | 第30-32页 |
第3章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 第32-49页 |
3.1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 第32-33页 |
3.2 理论基础 | 第33-36页 |
3.2.1 课堂生态观 | 第33-34页 |
3.2.2 孔子知行合一观 | 第34页 |
3.2.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34-35页 |
3.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5页 |
3.2.5 多元智能理论 | 第35-36页 |
3.3 教学目标 | 第36-37页 |
3.4 实施条件 | 第37-41页 |
3.4.1 硬件要素 | 第38页 |
3.4.2 软件要素 | 第38-41页 |
3.5 实施程序 | 第41-46页 |
3.5.1 课前 | 第41-44页 |
3.5.2 课中 | 第44-45页 |
3.5.3 课后 | 第45-46页 |
3.6 教学评价 | 第46-49页 |
3.6.1 线上 | 第46-47页 |
3.6.2 线下 | 第47-49页 |
第4章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 第49-65页 |
4.1 普通高中英语听说相关说明 | 第49页 |
4.2 传统高中英语听说课面临的问题 | 第49-50页 |
4.3 解决途径 | 第50页 |
4.4 实施程序 | 第50-55页 |
4.4.1 教学背景分析 | 第50-51页 |
4.4.2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 第51页 |
4.4.3 教学策略与技术应用 | 第51页 |
4.4.4 具体实施 | 第51-55页 |
4.5 教学评价 | 第55-65页 |
4.5.1 线上 | 第55-56页 |
4.5.2 线下 | 第56-64页 |
4.5.3 总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8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65页 |
5.2 研究不足 | 第65-66页 |
5.3 创新工作 | 第66-67页 |
5.4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75页 |
附录A:教师应用需求调查 | 第71-72页 |
附录B:教师应用现状调查 | 第72-75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