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项目教学法学习评价现状分析 | 第12-15页 |
1.2.2 网络学习评价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7页 |
1.3 研究框架和内容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相关研究基础 | 第19-27页 |
2.1 项目教学法 | 第19-21页 |
2.1.1 项目教学法内涵 | 第19-20页 |
2.1.2 基于网络的项目教学法 | 第20-21页 |
2.2 学习评价 | 第21-23页 |
2.2.1 学习评价内涵 | 第21-22页 |
2.2.2 网络学习评价 | 第22-23页 |
2.3 基于网络的项目教学法学习评价 | 第23-26页 |
2.3.1 评价主体 | 第23-24页 |
2.3.2 评价类型 | 第24-25页 |
2.3.3 评价对象和内容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基于网络的项目教学法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7-44页 |
3.1 评价指标项系统的形成 | 第27-30页 |
3.1.1 评价指标项系统构建的原则 | 第27-28页 |
3.1.2 指标项系统的构建 | 第28-30页 |
3.2 指标项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30-34页 |
3.2.1 层次分析法加权步骤 | 第31-32页 |
3.2.2 指标项的加权 | 第32-34页 |
3.3 指标项评价标准 | 第34-43页 |
3.3.1 指标项评价标准的类型 | 第34-36页 |
3.3.2 项目设计评价量规(描述式标准) | 第36-37页 |
3.3.3 项目成果评价量规(期望评语量表式标准) | 第37-39页 |
3.3.4 小组协作评价量规(期望评语量表式标准) | 第39-40页 |
3.3.5 资源利用评价量规(期望评语量表式标准) | 第40-41页 |
3.3.6 交流讨论评价量规(描述式标准) | 第41-42页 |
3.3.7 学习态度评价量规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基于网络的项目教学法学习评价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4-49页 |
4.1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概述 | 第44-45页 |
4.2 基于网络的项目教学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45-48页 |
4.2.1 确定评价因素集U和权重A | 第45页 |
4.2.2 确定评判集V | 第45-46页 |
4.2.3 建立模糊评判矩阵R | 第46-47页 |
4.2.4 求解评判结果集B | 第47页 |
4.2.5 计算最终评判结果V' | 第47-4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实证研究 | 第49-63页 |
5.1 实证目标 | 第49页 |
5.2 课程背景和实证对象 | 第49-50页 |
5.2.1 课程及研究对象 | 第49页 |
5.2.2 课程教学平台简介 | 第49-50页 |
5.3 研究过程 | 第50-58页 |
5.3.1 项目小组评价 | 第50-55页 |
5.3.2 学习者个人评价 | 第55-58页 |
5.4 数据处理 | 第58-60页 |
5.5 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5.5.1 评价方法的信度效度检验 | 第60页 |
5.5.2 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关性检验 | 第60-61页 |
5.5.3 对综合能力、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策略的影响 | 第61-6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总结和展望 | 第63-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3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63-64页 |
6.3 后续研究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72页 |
在校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学术会议、发表的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