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表扬行为研究--以武汉市A园为例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19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一) 幼儿教师 | 第15页 |
(二) 表扬 | 第15-16页 |
(三) 行为 | 第16页 |
(四) 表扬行为 | 第16-17页 |
五、研究设计 | 第17-19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五) 研究进程 | 第18-19页 |
第一部分 幼儿教师表扬运用概况 | 第19-25页 |
一、表扬在时间段上的特点 | 第19-20页 |
二、表扬在对象上的差异 | 第20-22页 |
(一) 性别 | 第21页 |
(二) 年龄 | 第21-22页 |
(三) 群体与个体 | 第22页 |
三、表扬主题的探讨 | 第22-23页 |
四、表扬类型的差异 | 第23页 |
五、教师表扬的取向 | 第23-25页 |
第二部分 教师表扬行为的特点 | 第25-31页 |
一、表扬中的“小老师”现象 | 第25-28页 |
(一) 何谓“小老师” | 第25页 |
(二) “小老师”现象的现状 | 第25-27页 |
(三) “小老师”重复率高的原因分析 | 第27-28页 |
二、教师表扬存在性别差异 | 第28-29页 |
(一) 幼儿自身的因素 | 第28-29页 |
(二) 教师的因素 | 第29页 |
三、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 第29页 |
(一) 便于“管理”的需要 | 第29页 |
(二) 养成幼儿良好品行的需要 | 第29页 |
四、言语表扬为主,非言语表扬为辅 | 第29-31页 |
(一) 言语表扬是人的天性和习惯 | 第29-30页 |
(二) 言语表扬更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 第30页 |
(三) 非言语表扬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 第30-31页 |
第三部分 幼儿教师表扬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一、表扬言语过于笼统而不具体 | 第31-33页 |
(一) 表扬过于笼统而不具体的表现 | 第32页 |
(二) 表扬过于笼统而不具体的原因 | 第32-33页 |
二、保育老师的表扬过于“功利” | 第33页 |
三、表扬缺乏公平性、性别差异明显 | 第33页 |
四、表扬形式单一 | 第33-34页 |
第四部分 提高幼儿教师表扬有效性的策略 | 第34-45页 |
一、幼儿教师表扬要具体明确 | 第34-35页 |
(一) 表扬太过于笼统不合适的原因 | 第34页 |
(二) 表扬言语应如何具体 | 第34-35页 |
二、慎选“小老师” | 第35-37页 |
(一) 选择要公平 | 第36页 |
(二) 切忌太随意 | 第36页 |
(三) 帮助幼儿正确看待“小老师” | 第36-37页 |
三、幼儿教师表扬要一视同仁 | 第37-38页 |
(一) 性别上一视同仁 | 第37页 |
(二) 性格上一视同仁 | 第37-38页 |
(三) 外貌上一视同仁 | 第38页 |
四、幼儿教师的表扬要及时 | 第38页 |
(一) 及时表扬的意义 | 第38页 |
(二) 及时表扬的策略 | 第38页 |
五、幼儿教师的表扬要因人而异 | 第38-39页 |
(一) 考虑到性别与归因取向的的差异 | 第39页 |
(二) 考虑到性格与气质类型的的差异 | 第39页 |
(三) 考虑带家庭环境对幼儿影响的差异 | 第39页 |
六、幼儿教师的表扬要把握“度” | 第39-40页 |
(一) 何谓“度” | 第39-40页 |
(二) 如何把握表扬的“度” | 第40页 |
七、幼儿教师的表扬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 | 第40-43页 |
(一) 语言 | 第40-41页 |
(二) 非言语 | 第41-43页 |
八、提高保育老师的素质 | 第43-45页 |
(一) 提高保育老师入园门槛 | 第43-44页 |
(二) 定期组织保育老师培训 | 第44页 |
(三) 改善保育老师的处境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