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教育云环境下教师备课研究--以武昌区武珞路中学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思路第11-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2-14页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2-13页
        1.4.2 理论基础第13-14页
    1.5 相关文献综述第14-17页
        1.5.1 备课的含义第14-15页
        1.5.2 备课的意义第15页
        1.5.3 备课方式第15-16页
        1.5.4 备课存在问题第16-17页
第二章 武珞路中学武汉教育云环境下备课现状第17-25页
    2.1 武汉教育云介绍第17-20页
        2.1.1 武汉教育云模块介绍第17-19页
        2.1.2 武汉教育云功能介绍第19-20页
    2.2 调查内容第20页
    2.3 调查结果分析第20-25页
        2.3.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第20-21页
        2.3.2 教师对教育云环境下备课态度第21-23页
        2.3.3 教师对教育云环境下教学资源需求分析第23页
        2.3.4 教育云环境下教师备课开展存在阻碍第23-25页
第三章 教育云环境下教师备课模式分析第25-34页
    3.1 个人在线备课第25-29页
        3.1.1 “在线备课”介绍第25-26页
        3.1.2 个人在线备课案例研究第26-29页
        3.1.3 个人在线备课案例总结第29页
    3.2 集体备课第29-33页
        3.2.1 “网络教研”介绍第29-30页
        3.2.2 同校集体备课案例研究第30-32页
        3.2.3 跨校集体备课研究第32页
        3.2.4 集体备课案例总结第32-33页
    3.3 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关系分析第33-34页
第四章 改善教育云环境下教师备课问题的对策及建议第34-38页
    4.1 鼓励中小学教师真正加入教育云,展开云端活动第34-35页
    4.2 面向全体教师,丰富、完善平台内容第35页
    4.3 更新教师网络教研观念,提升教师网络备课能力第35-36页
    4.4 完善教师备课评价制度,鼓励教师网络备课第36-37页
    4.5 处理好网络集体备课与传统集体备课的关系第37-38页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38-39页
    5.1 主要研究成果第38页
    5.2 研究中的不足第38页
    5.3 下一步研究展望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附录第41-4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4-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巴克斯马什小学汉语课堂教学研究
下一篇:扎根理论视角下体育专业大学生课程考试舞弊与学习拖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