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2.1 心理韧性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2.1.1 心理韧性的概念 | 第12页 |
2.1.2 心理韧性的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2.1.3 心理韧性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页 |
2.2 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2.2.1 自我效能感概念 | 第13页 |
2.2.2 自我效能感的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2.3 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 第14页 |
2.3.1 社会支持的概念 | 第14页 |
2.3.2 社会支持的理论研究 | 第14页 |
2.4 基于心理韧性模型的关系研究 | 第14-16页 |
2.4.1 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 | 第14-15页 |
2.4.2 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 第15页 |
2.4.3 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 | 第15-16页 |
2.4.4 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 | 第16页 |
2.5 团体辅导的干预研究 | 第16-19页 |
2.5.1 团体辅导的概念 | 第16-17页 |
2.5.2 关于自我效能感的团体辅导研究 | 第17页 |
2.5.3 关于社会支持的团体辅导研究 | 第17-19页 |
第3章 问题提出 | 第19-21页 |
3.1 以往研究局限 | 第19页 |
3.2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19-20页 |
3.4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4章 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 | 第21-31页 |
4.1 引言 | 第21页 |
4.2 研究过程 | 第21-23页 |
4.2.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4.2.2 研究工具 | 第21-22页 |
4.2.3 研究程序 | 第22-23页 |
4.3 研究结果分析 | 第23-26页 |
4.3.1 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的基本状况 | 第23-25页 |
4.3.2 初中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心理韧的相关分析 | 第25页 |
4.3.3 初中生社会支持在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25-26页 |
4.4 讨论 | 第26-31页 |
4.4.1 初中生自我效能感的特点 | 第26-27页 |
4.4.2 初中生社会支持的特点 | 第27-28页 |
4.4.3 初中生心理韧性的特点 | 第28-29页 |
4.4.4 初中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的关系 | 第29-31页 |
第5章 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的团体辅导研究 | 第31-43页 |
5.1 引言 | 第31页 |
5.2 研究过程 | 第31-35页 |
5.2.1 研究对象 | 第31页 |
5.2.2 研究工具 | 第31-32页 |
5.2.3 辅导方案 | 第32-35页 |
5.2.4 研究设计与步骤 | 第35页 |
5.2.5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5页 |
5.3 干预结果分析 | 第35-40页 |
5.3.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第35-37页 |
5.3.2 辅导过程的质性研究与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5.4 讨论 | 第40-43页 |
第6章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 第43-45页 |
第7章 意义与展望 | 第45-46页 |
7.1 本研究的意义 | 第45页 |
7.2 展望 | 第45-46页 |
第8章 总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9页 |
1.《上海初中学生发展状况调查表》 | 第50-55页 |
2.辅导活动评价表 | 第55页 |
3.学生回馈表 | 第55-57页 |
4.4F作业纸 | 第57页 |
5.团体辅导邀请函 | 第57-58页 |
6.班主任访谈提纲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