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劳动工资论文

哈尔滨市平均工资指标在应用中的失真情况与改进对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5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3 研究现状评价第14-15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平均工资指标的作用及其失真的危害第17-25页
    2.1 平均工资指标的界定第17页
    2.2 平均工资指标的作用第17-22页
        2.2.1 优化劳动力配置资源第17-18页
        2.2.2 辅助国民经济核算第18页
        2.2.3 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依据第18页
        2.2.4 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和发放基数的依据第18-21页
        2.2.5 作为赔偿标准的基础依据第21-22页
    2.3 平均工资指标在应用中失真的危害第22-24页
        2.3.1 加重职工个人缴费负担第22-23页
        2.3.2 加重社会保险支付负担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哈尔滨市平均工资指标失真的原因分析第25-42页
    3.1 由统计方法造成的平均工资指标失真原因分析第25-34页
        3.1.1 哈尔滨市平均工资指标的统计范围狭窄第25-27页
        3.1.2 哈尔滨市收入分配差距带来的影响第27-31页
        3.1.3 哈尔滨市平均工资的名义增长不等于其实际增长第31页
        3.1.4 哈尔滨市平均工资指标计算方法的原因第31-34页
    3.2 由利益博弈造成的平均工资指标失真原因分析第34-40页
        3.2.1 统计部门与报表对象之间的博弈第35-36页
        3.2.2 统计部门上下级之间的博弈第36-38页
        3.2.3 统计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第38-39页
        3.2.4 中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以及社保政策的制定人员之间的博弈第39-40页
    3.3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4章 哈尔滨市平均工资指标的改进对策第42-55页
    4.1 基于平均工资指标利益博弈的改进第42-45页
        4.1.1 提高填报单位配合度第42-43页
        4.1.2 对统计部门实行垂直管理第43-44页
        4.1.3 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利益第44-45页
    4.2 建立科学完整的平均工资统计指标第45-54页
        4.2.1 完善统计口径第45-46页
        4.2.2 科学筛选样本第46-47页
        4.2.3 中位数替代平均数第47-51页
        4.2.4 使用箱型图评估平均工资指标第51-54页
    4.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后记第60-61页
个人简历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学习平台中圈子互动特征分析
下一篇:农村少数民族初中生小组工作介入研究--以撒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