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3-33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3-14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三、研究现状及主要文献 | 第14-32页 |
(一) 国外学者的研究 | 第15-16页 |
(二) 国内学者的研究 | 第16-3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32页 |
五、文本表述方式 | 第32-33页 |
第一章 中国大陆基督教音乐的基本概念 | 第33-47页 |
一、何为中国大陆基督教音乐? | 第33-43页 |
(一) 基督教 | 第33-36页 |
(二) 中国基督教 | 第36-40页 |
(三) 基督教音乐 | 第40-42页 |
(四) 中国大陆基督教音乐 | 第42-43页 |
二、几个通行的相关概念的解释 | 第43-45页 |
(一) 犹太教 | 第43页 |
(二) 天主教 | 第43-44页 |
(三) 东正教 | 第44-45页 |
(四) 新教 | 第45页 |
三、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二章 中国大陆基督教音乐的历史沿革 | 第47-62页 |
一、历史沿革 | 第47-60页 |
(一) 唐朝时期的初传 | 第47-49页 |
(二) 元朝时期的再传 | 第49-51页 |
(三) 明朝时期的三传 | 第51-54页 |
(四) 清朝时期的四传 | 第54-58页 |
(五) 民国时期的中国大陆基督教音乐 | 第58-59页 |
(六) 建国以后的中国大陆基督教音乐 | 第59-60页 |
二、小结 | 第60-62页 |
第三章 中国大陆基督教音乐的分类 | 第62-85页 |
一、题材及体裁 | 第62-63页 |
(一) 中国大陆基督教音乐的题材 | 第62页 |
(二) 中国大陆基督教音乐的体裁 | 第62-63页 |
二、赞美诗 | 第63-70页 |
(一) 外国传教士所编中文赞美诗 | 第63-64页 |
(二) 《民众圣歌集》 | 第64-65页 |
(三) 《普天颂赞》 | 第65-66页 |
(四) 《赞美诗(新编)》 | 第66-67页 |
(五) 少数民族语言赞美诗 | 第67-70页 |
(六) 其他赞美诗 | 第70页 |
三、灵歌 | 第70-73页 |
(一) 黑人灵歌 | 第71页 |
(二) 书面灵歌 | 第71-72页 |
(三) 即兴灵歌 | 第72-73页 |
四、圣乐 | 第73-77页 |
(一) 正式礼仪音乐——弥撒曲 | 第73-74页 |
(二) 普通敬礼音乐 | 第74-75页 |
(三) 宗教音乐 | 第75-77页 |
五、合唱 | 第77-79页 |
(一) 西方基督教合唱音乐 | 第77-78页 |
(二) 中国基督教合唱音乐 | 第78-79页 |
六、民间圣歌 | 第79-83页 |
(一) 民间音乐改编的圣歌 | 第79-80页 |
(二) 流行音乐改编的圣歌 | 第80-82页 |
(三) 基督教网络歌曲 | 第82-83页 |
七、小结 | 第83-85页 |
第四章 中国大陆基督教音乐的特征分析 | 第85-103页 |
一、调式调性及节拍 | 第86-91页 |
二、曲式结构 | 第91-96页 |
三、歌词分析 | 第96-101页 |
四、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五章 中国大陆基督教音乐的演唱及演奏方式 | 第103-114页 |
一、演唱 | 第103-108页 |
(一) 独唱 | 第103-104页 |
(二) 领唱 | 第104-106页 |
(三) 齐唱 | 第106-107页 |
(四) 重唱和多声部合唱 | 第107-108页 |
(五) 表演唱 | 第108页 |
二、演奏 | 第108-112页 |
(一) 独奏 | 第109-110页 |
(二) 伴奏 | 第110-111页 |
(三) 合奏及齐奏 | 第111-112页 |
三、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六章 中国大陆基督教音乐的基本文献 | 第114-127页 |
一、圣乐作品类 | 第114-119页 |
(一) 大型圣乐作品简介 | 第114-117页 |
(二) 赞美诗集简介 | 第117-119页 |
(三) 其他作品 | 第119页 |
二、研究著作类 | 第119-121页 |
(一) 关于基督教音乐宗教学等方向的研究 | 第120页 |
(二) 关于基督教音乐的神学、神性的研究 | 第120页 |
(三) 基督宗教音乐介绍 | 第120-121页 |
三、研究性论文 | 第121-124页 |
(一)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国大陆基督教音乐研究 | 第121-122页 |
(二)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大陆基督教音乐研究 | 第122-124页 |
四、学术杂志 | 第124-125页 |
五、小结 | 第125-127页 |
第七章 中国大陆基督教音乐的创作与研究 | 第127-137页 |
一、基督教音乐创作者 | 第127-131页 |
(一) 赵紫宸 | 第127-128页 |
(二) 马革顺 | 第128-129页 |
(三) 黄安伦 | 第129-130页 |
(四) 其他基督教音乐创作者 | 第130-131页 |
二、基督教音乐研究者 | 第131-135页 |
(一) 杨荫浏 | 第131-132页 |
(二) 王神荫 | 第132-133页 |
(三) 纪哲生 | 第133-134页 |
(四) 其他基督教音乐研究者 | 第134-135页 |
三、小结 | 第135-137页 |
第八章 中国大陆基督教音乐的基本理论思想 | 第137-145页 |
一、20世纪之前的重要神学思想 | 第137-142页 |
(一) 正统路德派神学思想 | 第137-138页 |
(二) 天主教神学思想 | 第138-140页 |
(三) 新教神学思想 | 第140-142页 |
二、20世纪之后的主要神学思想 | 第142-144页 |
(一) 卡尔·巴思的神学思想 | 第142页 |
(二) 美国的新教神学 | 第142-143页 |
(三) 天主教神学的新的方向 | 第143-144页 |
三、小结 | 第144-145页 |
结语 | 第145-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68页 |
一、硕博论文 | 第148-151页 |
二、期刊文献 | 第151-163页 |
三、著作 | 第163-166页 |
四、赞美诗集 | 第166-168页 |
附录一:部分大陆地区无版、停版基督教音乐著述(封面) | 第168-177页 |
附录二:《赞美诗(新编)》精选80首 谱 | 第177-257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257-258页 |
后记 | 第258-2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