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蛋品加工工业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卵巨球蛋白纯化、糖基化结构及其特性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缩略语表第16-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34页
    1 卵巨球蛋白的含量与分离纯化第17-18页
        1.1 卵巨球蛋白的分布与含量第17-18页
        1.2 卵巨球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第18页
    2 卵巨球蛋白的结构第18-20页
        2.1 分子量及亚基组装第18-19页
        2.2 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第19页
        2.3 四级结构-分子形态第19-20页
    3 蛋白质三维结构研究方法第20-25页
        3.1 X-射线晶体学技术第20-21页
        3.2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第21-22页
        3.3 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第22-23页
        3.4 鸡蛋清蛋白质分子结构研究第23-25页
    4 蛋白质糖基化结构研究方法第25-27页
        4.1 糖链比例的测定第25页
        4.2 糖基化位点的鉴定第25-26页
        4.3 糖链和糖肽结构的解析第26-27页
    5 卵巨球蛋白的生物活性第27-31页
        5.1 蛋白酶抑制特性第27-29页
        5.2 治疗角膜炎第29页
        5.3 促进伤口愈合第29-30页
        5.4 抑制败血症第30页
        5.5 抑制缓激肽生成第30页
        5.6 卵巨球蛋白与癌症第30页
        5.7 卵巨球蛋白生物活性的作用机制第30-31页
        5.8 卵巨球蛋白与血清 α_2-巨球蛋白的进化关系第31页
    6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31-34页
        6.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1-32页
        6.2 主要研究内容第32-34页
第二章 聚乙二醇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蛋清蛋白质第34-5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5-39页
        1.1 材料第35-36页
            1.1.1 原料第35页
            1.1.2 主要试剂第35页
            1.1.3 主要仪器第35-36页
        1.2 方法第36-39页
            1.2.1 鸡蛋清溶液的制备第36页
            1.2.2 聚乙二醇分级沉淀第36页
            1.2.3 卵粘蛋白的纯化第36页
            1.2.4 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沉淀B、C和上清D第36-37页
            1.2.5 SDS-PAGE分析第37-38页
            1.2.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纯度第38页
            1.2.7 生物活性的测定第38-39页
            1.2.8 提取率的计算第3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9-47页
        2.1 蛋清蛋白质预分离第39-40页
        2.2 卵粘蛋白的纯化第40-41页
        2.3 沉淀B、C和上清液D中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第41-43页
        2.4 蛋白质纯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第43-45页
        2.5 溶菌酶、卵转铁蛋白和卵黄素蛋白的生物活性第45-46页
        2.6 蛋白质的提取率第46-47页
    3 结论与讨论第47-50页
        3.1 结论第47-48页
        3.2 讨论第48-50页
第三章 两步层析法纯化卵巨球蛋白第50-6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0-54页
        1.1 材料第50-51页
            1.1.1 原料第50页
            1.1.2 主要试剂第50-51页
            1.1.3 主要仪器第51页
        1.2 方法第51-54页
            1.2.1 鸡蛋清溶液的制备第51-52页
            1.2.2 聚乙二醇分级沉淀第52页
            1.2.3 阴离子交换层析第52页
            1.2.4 超滤浓缩第52-53页
            1.2.5 凝胶过滤层析第53页
            1.2.6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第53页
            1.2.7 提取率计算第53页
            1.2.8 质谱鉴定第53-5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4-59页
        2.1 聚乙二醇分级沉淀条件优化结果第54-55页
        2.2 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结果第55-56页
        2.3 凝胶过滤层析纯化结果第56-57页
        2.4 两步层析法的纯度和提取率第57-58页
        2.5 卵巨球蛋白样品的质谱鉴定结果第58-59页
    3 结论与讨论第59-62页
        3.1 结论第59-60页
        3.2 讨论第60-62页
第四章 卵巨球蛋白纯化方法的优化第62-7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2-65页
        1.1 材料第62-63页
            1.1.1 原料第62页
            1.1.2 主要试剂第62-63页
            1.1.3 主要仪器第63页
        1.2 方法第63-65页
            1.2.1 鸡蛋清溶液的制备第63页
            1.2.2 聚乙二醇分级沉淀浓度范围的优化第63页
            1.2.3 凝胶过滤层析参数的优化第63-64页
            1.2.4 卵巨球蛋白生物活性的检测第64页
            1.2.5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卵巨球蛋白的分子形态第64-6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5-73页
        2.1 聚乙二醇分级沉淀条件优化结果第65-66页
        2.2 凝胶过滤层析的优化结果第66-69页
            2.2.1 层析填料和基本层析参数的选择第66-67页
            2.2.2 凝胶过滤层析流动相流速的优化第67-68页
            2.2.3 凝胶过滤层析进样量的优化第68-69页
        2.3 卵巨球蛋白的纯度与提取率第69-71页
        2.4 卵巨球蛋白生物活性的测定第71-72页
        2.5 卵巨球蛋白的分子形态第72-73页
    3 结论与讨论第73-75页
        3.1 结论第73-74页
        3.2 讨论第74-75页
第五章 卵巨球蛋白糖基化结构解析第75-9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6-80页
        1.1 材料第76-77页
            1.1.1 原料第76页
            1.1.2 主要试剂第76-77页
            1.1.3 主要仪器第77页
        1.2 实验方法第77-80页
            1.2.1 卵巨球蛋白样品制备第77页
            1.2.2 MALDI-TOF MS测定卵巨球蛋白亚基分子量第77页
            1.2.3 PNGase F去糖基化处理及酶解第77-78页
            1.2.4 HPLC-ESI-MS/MS鉴定卵巨球蛋白N-糖基化位点第78页
            1.2.5 二维电泳及蛋白点鉴定第78-79页
            1.2.6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9-8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0-87页
        2.1 卵巨球蛋白分子量及糖链比例第80-81页
        2.2 卵巨球蛋白N-糖基化位点第81-84页
        2.3 卵巨球蛋白与其他鸟类巨球蛋白N-糖基化位点的比对第84-86页
        2.4 卵巨球蛋白糖基化的不均一性第86-87页
    3 结论与讨论第87-90页
        3.1 结论第87-88页
        3.2 讨论第88-90页
第六章 卵巨球蛋白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特性的研究第90-10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0-92页
        1.1 材料第90-91页
            1.1.1 原料第90-91页
            1.1.2 主要试剂第91页
            1.1.3 主要仪器第91页
        1.2 方法第91-92页
            1.2.1 卵巨球蛋白分离纯化第91页
            1.2.2 金属离子对卵巨球蛋白荧光光谱的影响第91-92页
            1.2.3 Cu~(2+)、Fe~(3+)与卵巨球蛋白结合参数的计算第92页
            1.2.4 同步荧光光谱扫描第92页
            1.2.5 圆二色光谱(CD)的测定第92页
            1.2.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测定第9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2-99页
        2.1 金属离子对卵巨球蛋白荧光光谱的影响第92-94页
        2.2 Cu~(2+)、Fe~(3+)与卵巨球蛋白的结合参数第94-95页
        2.3 Cu~(2+)、Fe~(3+)与卵巨球蛋白的同步荧光光谱第95-97页
        2.4 Cu~(2+)、Fe~(3+)对卵巨球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第97-99页
    3 结论与讨论第99-101页
        3.1 结论第99页
        3.2 讨论第99-101页
第七章 卵巨球蛋白调控成纤维细胞迁移特性的研究第101-12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2-110页
        1.1 材料第102-104页
            1.1.1 原料第102页
            1.1.2 主要试剂第102-103页
            1.1.3 主要仪器第103-104页
        1.2 方法第104-110页
            1.2.1 卵巨球蛋白的制备第104页
            1.2.2 细胞培养及细胞生长曲线第104-105页
            1.2.3 细胞增殖的测定第105-106页
            1.2.4 细胞迁移的测定第106-107页
            1.2.5 细胞粘附的测定第107页
            1.2.6 总RNA提取与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第107-109页
            1.2.7 免疫印迹分析(WB)第109-110页
            1.2.8 数据处理第11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0-119页
        2.1 小鼠 3T6细胞的生长曲线第110-111页
        2.2 卵巨球蛋白对小鼠 3T6细胞生长与活力的影响第111-112页
        2.3 卵巨球蛋白对小鼠 3T6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第112-113页
        2.4 卵巨球蛋白对小鼠 3T6细胞迁移的影响第113页
        2.5 卵巨球蛋白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迁移和粘附的影响第113-114页
        2.6 卵巨球蛋白对HSF细胞迁移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第114-118页
            2.6.1 细胞生长因子第114-116页
            2.6.2 细胞粘附分子第116-117页
            2.6.3 细胞骨架蛋白第117-118页
        2.7 卵巨球蛋白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作用机制的分析第118-119页
    3 结论与讨论第119-122页
        3.1 结论第119-120页
        3.2 讨论第120-122页
第八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122-126页
    1 主要结论第122-124页
    2 创新点第124页
    3 展望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42页
作者简介第142-143页
课题研究成果第143-146页
致谢第146-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变压器集成滤波理论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溶菌酶/多糖组装行为及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