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问题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24-2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6-28页 |
2 理论基础 | 第28-32页 |
2.1 创客教育 | 第28-29页 |
2.1.1 创客运动的兴起 | 第28页 |
2.1.2 创客教育基本理论 | 第28-29页 |
2.1.3 创客教育的时代使命 | 第29页 |
2.2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 | 第29-32页 |
2.2.1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 第29-30页 |
2.2.2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视域下的创客教育 | 第30-32页 |
3 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创客教育模式的建构 | 第32-42页 |
3.1 引借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研究创客教育的必要性 | 第32-33页 |
3.1.1 科学性与合理性 | 第32页 |
3.1.2 引借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优势 | 第32-33页 |
3.2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创客教育的指导意义 | 第33-34页 |
3.2.1 注重学习者与知识间的关联性 | 第33页 |
3.2.2 注重知识的连续变化性 | 第33页 |
3.2.3 注重非线性的教学设计 | 第33-34页 |
3.2.4 注重创客教育系统的开放性 | 第34页 |
3.3 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创客教育模式的构建 | 第34-42页 |
3.3.1 构建教学模式 | 第34-39页 |
3.3.2 构建评价体系 | 第39-42页 |
4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创客教育模式的实施 | 第42-50页 |
4.1 实验环境 | 第42-43页 |
4.1.1 实验被试 | 第42页 |
4.1.2 实验量表 | 第42页 |
4.1.3 实验过程 | 第42-43页 |
4.2 PowerPoint制作数字故事 | 第43-45页 |
4.3 X-mind绘制思维导图 | 第45-46页 |
4.4 实施网络空间支持下的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创客教育模式 | 第46-50页 |
5 实验数据分析 | 第50-56页 |
5.1 对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分析 | 第50-54页 |
5.1.1 两组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前测分析 | 第50页 |
5.1.2 两组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后测分析 | 第50-51页 |
5.1.3 对实验组学习者后测创新能力的二因素方差分析 | 第51-52页 |
5.1.4 自我效能感对学习者创新能力影响的简单效应分析 | 第52页 |
5.1.5 教学模式对学习者创新能力影响的简单效应分析 | 第52-53页 |
5.1.6 自我效能感与教学模式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 | 第53-54页 |
5.2 对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分析 | 第54-56页 |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56-6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6.2 研究创新之处 | 第57-58页 |
6.2.1 理论价值 | 第57页 |
6.2.2 实践应用维度 | 第57-58页 |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附录 | 第66-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