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7页 |
(四)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一、马克思人的类本质的理论分析 | 第19-27页 |
(一)人的类本质理论的提出 | 第19-21页 |
(二)人的类本质的规定——自由自觉的活动 | 第21-24页 |
1.“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概念解析 | 第21-23页 |
2.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性质 | 第23-24页 |
(三)人的类本质的基本特征 | 第24-27页 |
1.社会性 | 第24-25页 |
2.发展性 | 第25-26页 |
3.普遍性和一般性 | 第26-27页 |
二、马克思人的类本质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的关系 | 第27-33页 |
(一)马克思人的类本质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运用的理论依据 | 第27-30页 |
1.马克思人的类本质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运用的指南 | 第27-28页 |
2.人的类本质的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 第28-30页 |
(二)活动是促进人的类本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 第30-33页 |
1.活动是实现人的类本质发展的途径 | 第30页 |
2.活动是促进人的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途径 | 第30-33页 |
三、基于马克思人的类本质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的运用策略 | 第33-46页 |
(一)强化受教育者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 第33-37页 |
1.提升受教育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 第33-34页 |
2.活动的计划和实施要体现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 第34-35页 |
3.引导受教育者自主选择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 第35-36页 |
4.改变受教育者在活动中的被动状态 | 第36-37页 |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自觉性 | 第37-38页 |
1.确定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目标与计划 | 第37-38页 |
2.依据活动目标自觉选择活动的形式 | 第38页 |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自由性 | 第38-40页 |
1.活动的开展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 第39-40页 |
2.活动的进行要遵循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规律 | 第40页 |
(四)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全面性 | 第40-42页 |
1.注重活动类型的全面化 | 第40-41页 |
2.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活动的现状 | 第41-42页 |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创新性 | 第42-46页 |
1.活动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 第42-44页 |
2.活动创新的具体做法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