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一、“大数据”时代的需要 | 第11页 |
二、“互联网+教育”的需要 | 第11-12页 |
三、高中化学学科的需要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一、对当今化学电子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的分析 | 第13页 |
二、开发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资源建设的途径与工具 | 第13页 |
三、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资源的搜集策略与手段 | 第13-14页 |
四、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资源平台塔建 | 第14页 |
五、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资源平台积件的制作 | 第14页 |
六、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资源平台的试用及效果研究 | 第14页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一、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的建设能缓解中学教师多媒体教学中网络资源缺失的情况 | 第15页 |
二、基于人本主义的互联网+化学电子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设研究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 | 第15页 |
三、基于人本主义的互联网+化学电子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设研究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 第15-16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6页 |
三、访谈法 | 第16页 |
四、行动研究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概述 | 第18-23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一、积件 | 第18页 |
二、“移动课堂” | 第18页 |
三、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20页 |
二、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 第20-21页 |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分析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基于人本主义的互联网+化学电子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 | 第23-27页 |
第一节 基于人本主义的互联网+化学电子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 | 第23-24页 |
一、问卷设计 | 第23页 |
二、问卷的预测 | 第23页 |
三、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 第23页 |
四、调查综述 | 第23-24页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4-27页 |
第四章 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的建设 | 第27-40页 |
第一节 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网络电子资源 | 第27-29页 |
一、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网络电子资源的范畴 | 第27页 |
二、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网络电子资源平台的资源来源 | 第27-29页 |
三、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资源平台资源的筛选 | 第29页 |
第二节 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建设的原则 | 第29-31页 |
一、科学性原则 | 第30页 |
二、化学学科性原则 | 第30页 |
三、教学针对性原则 | 第30页 |
四、系统性原则 | 第30-31页 |
五、开放性原则 | 第31页 |
六、个性化原则 | 第31页 |
第三节 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的构建技术 | 第31-36页 |
一、Fireworks软件 | 第31-32页 |
二、SolveigMM Video Splitter软件 | 第32页 |
三、Macromedia Dreamweaver 8 软件 | 第32-36页 |
第四节 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的建设方案 | 第36-40页 |
一、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的设计理念 | 第36页 |
二、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的设计思路 | 第36页 |
三、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的开发流程 | 第36-38页 |
四、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的构成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积件的制作 | 第40-51页 |
第一节 网页框架制作 | 第40-41页 |
一、使用预制框架集 | 第40页 |
二、预制框架的调整 | 第40-41页 |
三、框架的保存 | 第41页 |
第二节 化学教材内容的录入 | 第41-42页 |
第三节 资源素材的导入 | 第42-44页 |
一、文字素材准备和导入 | 第42页 |
二、拍摄实验视频的处理 | 第42-43页 |
三、视频和动画导入 | 第43-44页 |
第四节 网页链接的制作 | 第44-45页 |
一、锚点链接 | 第44页 |
二、内部链接 | 第44页 |
三、E-mail链接 | 第44-45页 |
第五节 化学积式“移动课堂”资源平台界面的美化 | 第45-46页 |
一、Fireworks工具美化 | 第45页 |
二、网页自带CSS工具美化 | 第45-46页 |
第六节 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的资源组成 | 第46-47页 |
一、化学实验视频资源 | 第46页 |
二、图片资源 | 第46页 |
三、知识点资源 | 第46-47页 |
四、习题资源 | 第47页 |
五、高考题资源 | 第47页 |
六、微课资源 | 第47页 |
七、拓展阅读资源 | 第47页 |
第七节 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的使用——以“乙烯和苯”为例 | 第47-51页 |
一、图片链接的使用。 | 第48页 |
二、实验视频链接的使用。 | 第48-49页 |
三、习题、高考题、知识和微课按钮的使用。 | 第49-50页 |
四、拓展阅读按钮的使用。 | 第50页 |
五、电子邮件互动版块的使用。 | 第50-51页 |
第六章 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的应用与评价 | 第51-55页 |
第一节 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的使用评价 | 第51-55页 |
一、应用与推广 | 第51-52页 |
二、使用效果评价 | 第52页 |
三、学生使用评价 | 第52页 |
四、教师使用评价 | 第52-55页 |
第七章 结论、反思与展望 | 第55-58页 |
第一节 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的特点 | 第55-56页 |
一、网络化 | 第55页 |
二、即视化 | 第55页 |
三、积件化 | 第55页 |
四、进度把控 | 第55页 |
五、完全免费 | 第55-56页 |
第二节 结论 | 第56页 |
一、本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的构建基础 | 第56页 |
二、本化学积件式“移动课堂”试用效果 | 第56页 |
第三节 反思与展望 | 第56-58页 |
一、缺乏教育理论支持 | 第57页 |
二、缺乏设备资源 | 第57页 |
三、缺乏网络电子资源 | 第57页 |
四、部分化学教师在对利用网络电子资源进行教与学不感兴趣,认为其效果一般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