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实践与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 | 第17-22页 |
2.1 微课的内涵 | 第17-18页 |
2.1.1 微课的内涵 | 第17-18页 |
2.1.2 微课的资源构成 | 第18页 |
2.2 微课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 第18-20页 |
2.2.1 微课是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工具的综合应用 | 第18-19页 |
2.2.2 微课教学资源可以长期保存在网络上 | 第19页 |
2.2.3 微课教学可以将平时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明确化 | 第19页 |
2.2.4 微课教学可以重复使用 | 第19页 |
2.2.5 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 第19页 |
2.2.6 微课教突破了教学时空限制使整个教和学过程更加方便 | 第19-20页 |
2.3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20-22页 |
2.3.1 高中地理知识的动态性和空间性特点为微课应用提供广阔空间 | 第20页 |
2.3.2 充分实现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使微课的应用具有必要性 | 第20-21页 |
2.3.3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 第21-22页 |
3 微课教学在成都市锦江区部分中学的应用现状调查 | 第22-27页 |
3.1 问卷设计和调查抽样 | 第22-23页 |
3.1.1 问卷设计 | 第22页 |
3.1.2 调查抽样 | 第22-23页 |
3.2 现状分析 | 第23-27页 |
3.2.1 微课教学应用频率分析 | 第23页 |
3.2.2 微课应用在教学的环节分析 | 第23-24页 |
3.2.3 微课应用效果分析 | 第24-25页 |
3.2.4 微课的制作和设计分析 | 第25页 |
3.2.5 微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5-27页 |
4.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 第27-46页 |
4.1 中学微视频制作实践过程——以《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为例 | 第27-34页 |
4.1.1 课前构思 | 第27-28页 |
4.1.2 教学设计 | 第28-30页 |
4.1.3 微视频脚本设计 | 第30-32页 |
4.1.4 微视频录制 | 第32-34页 |
4.1.5 反思和感悟 | 第34页 |
4.2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前教学的应用实践 | 第34-37页 |
4.2.1 预习的重要性 | 第34-35页 |
4.2.2 微课在课前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 第35页 |
4.2.3 微微课在高中中地理教学课课前应用的的实践案例 | 第35-37页 |
4.3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课中教学的应用实践 | 第37-39页 |
4.3.1 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 第37页 |
4.3.2 课中应用的表现 | 第37-38页 |
4.3.3 微课课中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 第38-39页 |
4.3.4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课中应用的实践案例 | 第39页 |
4.4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后的应用实践 | 第39-42页 |
4.4.1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后的应用的重要性 | 第39-40页 |
4.4.2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后应用的表现 | 第40-41页 |
4.4.3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后应用的实践案例 | 第41-42页 |
4.5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 | 第42-46页 |
4.5.1 微课应用对于教师要求 | 第42-45页 |
4.5.2 微课应用对学生的要求 | 第45-46页 |
5.结论和不足 | 第46-48页 |
5.1 结论 | 第46-47页 |
5.1.1 微课内涵的界定 | 第46页 |
5.1.2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意义 | 第46页 |
5.1.3 加大一线教师微课的制作培训力度以及建立微课资源库 | 第46页 |
5.1.4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需要系统设计 | 第46页 |
5.1.5 针对微课的应用对师生做出明确要求 | 第46-47页 |
5.1.6 在资源配置上家校均应加大投资力度 | 第47页 |
5.2 不足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1 | 第50-51页 |
附录 2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